省委文艺工作座谈会侧记

22.12.2014  11:55

      12月19日——一个普通的冬日,在浙江文化艺术史册上留下了充满温情和热力的一页。

  上午8时刚过,省人民大会堂一楼会议厅,参加省委文艺工作座谈会的代表陆续到来。他们当中既有德艺双馨的老作家、老艺术家,也有崭露头角的文坛新秀、艺苑新苗,更多的是当下浙江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曲艺、杂技等文艺各领域的中坚力量。不时有人看到手机微博、微信朋友圈的动态,抬起头,彼此相识一笑——原来你也在这里。

  若以旁观者的视角看,这是一次盛况空前的“群英大会”,而作为与会者,深感亲切、光荣之余,也准备了一肚子的话要说——既有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体会,也有对浙江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热望与建议。

  9时,省委书记夏宝龙走进会场,真诚而简短的开场白后,许江、麦家、茅威涛、鲍贤伦、徐永辉、翁仁康、殷安建、黄巧灵、曹昇等9位发言者结合学习体会与自身工作实际,对当前业界发展情况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夏书记认真倾听,时而记下要点,时而点头表示赞同,并在交流结束后作了总结讲话,强调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文化强国建设留下更多“浙江印记”。

  文艺有力量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铸造一代人的使命精神

  “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时代更需要艺术的色彩和文化的温度。”“过去,浙江在中国文艺史上写下了辉煌篇章;现在,浙江文艺发展面临着大好机遇,我们有信心继续保持文艺领先,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新的一年就要到了,借此机会,向全省文艺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祝大家保重身体,家庭幸福,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进步,共同开创浙江文艺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这份殷切希望和热忱关怀,让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倍感亲切:“夏书记对文艺十分关心,又具有相当的修养,曾多次亲临多种美术展览,这些都给了我们巨大的鼓舞和力量。”

  10月15日,许江亲历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了题为《关注视觉中国,弘扬核心价值,铸造中国形象》的发言。“习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中国精神为创作灵魂的文艺思想,又与艺术家作交心之谈,对时代的精品力作寄予热望。讲话精神燎原大地,震动艺坛,迅速成为艺术创作新时代的指导性力量。”许江说,“我是一个画家,10年来,我画葵,就是要画我们这一代人,画我们的青春记忆和成长。所以,葵不是风花雪月,是既见沧桑气象又具生命意象的大地,承载着中国人根性的守望与坚强。”

  作为中国美术创作的核心基地,浙江视觉艺术如何持续推进,实现从“高原”向“高峰”的提升?

  许江提出了3点建议:“高度重视理论研究,牢固树立艺术家自强自律精神;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逐步建立升级艺术荣典制度;高度重视核心项目,持续支持重要创新团队建设。”

  人民立心,精神铸魂,这是时代的号角,也是艺者的心声。

  坐在许江身旁的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省作协主席麦家,两个月前也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受邀之列。谈及当时情景,他仍心潮澎湃:“那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脱稿,停下来,富有深情地回忆他年轻时阅读文学作品的经历、感受、见解。他读书之多、感悟之深、感情之浓,让我这个‘专业读书人’都感到汗颜。”

  “我个人的创作一直扎根于军事特情领域,从小说到影视具有广泛的受众,这也说明时代需要崇高,人民需要英雄和正能量。”

  谈及此,麦家深有感触:“打开电视机,你也会看到大量的雷剧、神剧,对历史和英雄一味地戏弄,这些作品很容易对青少年产生误导,让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过去。如果过去是被丑化、被神话的,哪里又有庄重的未来?我们需要庄重地面对自己,庄重地面对读者,只有庄重,才能珍重。”在他看来,文学是关乎心灵的事,创作文学作品是为了暖人心田、启人心智、劝人从善向美,否则作家就不配被称为“灵魂工程师”。

  宁波市文联副主席、电视剧《向东是大海》、《北风那个吹》导演殷安建认为,真正的主旋律不单指波澜壮阔的现实题材或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只要能展现生命本真、人性之善、艺术之美,都是弘扬主旋律的优秀文艺作品。比如他正在创作的《兄弟姐妹》,与以往的“电视剧大片”不同,视角并没有围绕那些风云变幻的大事件,而是通过个人情感脉络,展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殷安建说:“电视剧受众面广、影响力大,‘讲故事’的时候必须倍加谨慎。作为党的文艺工作者,更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要承载为时代放歌的责任和使命,努力创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弘扬主旋律,发出正能量。”

  文艺有温度

  ——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抒写实现中国梦的征程

  文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这一铸造灵魂的工程本身,也发轫于我们火热的生活、脚下的土地。

  一位摄影工作者,一部相机,半个世纪以来,在一声声清脆的快门声中,记录下解放后杭州一户普通家庭五代人的命运变迁,也记录下了翻天覆地般的时代进步。他,就是省摄协原副主席、浙江日报高级记者徐永辉。

  “不管时代怎么发展,文艺工作者走基层、到群众中去交朋友、走群众路线的法宝千万不能变。只有心中装着人民,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准确反映他们的需求和心声,创作出积极向上的好作品。”会场上,徐永辉边说边展示着手中的照片,他身旁的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省电视家协会主席程蔚东看得很真切,频频点头。“革命战争年代中,农民群众勒紧裤带把节约下来的粮食支援前线;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老百姓流血流汗,提前完成一个又一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这一切巨变,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把它们留在镜头里。是人民创造了时代!”

  对此,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鲍贤伦也有同感:“两年来,我们的‘浙江书法村’建设暨书法服务活动,受到基层老百姓热烈欢迎,送作品时人山人海,听讲座时难得安静,评点作品时争先恐后——与其说是书法家‘送温暖’,不如说是农民兄弟们回馈给我们强烈的‘幸福感’。”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聆听省委书记夏宝龙的讲话,结合浙江书法工作的实践,鲍贤伦深感责任重大:“因为工具简便,书法已成为不分身份、年龄、性别且广受欢迎的大众化艺术实践方式。书法家有责任、有义务‘推波助澜’,让书法与人民大众的关系近些、再近些,全民书写,翰墨天下,对养成健全人格、弘扬中华文化,功莫大焉。”

  文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始终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当下,文艺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抒写和见证着实现中国梦的历程。

  “我的学校是乡村,我的老师是农民。40多年来,我凭着自己的爱好和感觉,在演出中锻炼、在实践中提高。”“长期在乡村演出,好比天天在农村体验生活,写农民想说的,唱农民想听的,在百姓中汲取营养,再到乡村中回报收获,我创作的绍兴莲花落是‘野生’的,不是‘圈养’的。”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省曲艺家协会主席翁仁康的发言与他的作品一样,深入浅出,质朴中透着民间智慧和幽默:“近年来,浙江曲艺人不但自己深入田间、地头、山区、海岛,还想方设法把全国的精品活动请到浙江乡村来落户。今年9月到11月,我带着曲艺‘轻骑兵小分队’,到全省多个文化礼堂演出了20多场,2015年元旦、春节期间,我们还要再巡演20场。为人民服务是文艺工作者的天职,我们地方曲艺一旦离开乡村,会找不到回家的路;一旦脱离百姓,一定会两脚腾空。”

  为了参加省委文艺工作座谈会,正在广州出差的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得主、作家陈海飞匆匆打“飞的”赶回杭州。“夏书记如数家珍地说到古典诗词、曲艺书画,说到我们浙江历代的文化、文艺名人,不仅十分‘接地气’,也让我们深受鼓舞。”陈海飞的笔记本上,记满了这次座谈会上动人的“闪光点”:“创作生产优秀作品是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打造精品力作,必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要“通过更多更好的作品来讲述浙江故事”,“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真正使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养分渗透到全省人民的内心深处”……

  “夏书记的话,让我想到了我创作的反映浙江四明山抗战的长篇小说《回家》、描写浙江诸暨走出去的地下工作者梅娘的小说《捕风者》、讲述投身革命的兰溪妇女工作队队长故事的《往事纷至沓来》……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作品,我都要求自己以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创作的态度,百分之百地投入。”陈海飞说。

  走出会场,越剧表演名家、一级演员王滨梅和她的同事们仍沉浸在巨大的鼓舞中。作为戏剧大省的浙江,一方水土活跃着四五百家民营剧团;作为浙江越剧团看家戏,《九斤姑娘》从田头走来,走过百年,走出国门,“扎根生活的艺术,最是常青。”

  “如果我不去偏远海岛体验生活,不见到吴大姐,听不到乡亲们的声声呼唤,难以想象我念出来的台词是个什么样。”这是新作《我的娘姨我的娘》带给王滨梅最大的体会,“无数场演出,无数次体验,让我真正理解了吴棣梅为何能在海岛上坚守40年。”

  艺术从生活中来,艺术到人民中去。身为“梅花奖”得主,王滨梅“绽放”的舞台并不总在那些镁光灯聚焦的地方。节假日是她最忙的时候,每年春节,她都会坚持与同事送戏下乡,十年如一日。但王滨梅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自我提升,更在于把艺术之美带到百姓中去,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文艺有创新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挑战,为作品赋予时代感召力

  创作是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创新是时代命题。全新的艺术发现、艺术角度、艺术表现,全新的观念、内容、风格,全新的语言、体裁、技术,推动了文艺形态、文艺类型的创新,拓展了文艺创作空间和传播渠道,为作品赋予了时代感召力。如何将地域优秀文化传统转变为具有当代艺术品质的大众审美需求,把一种艺术现象打造成一个文化品牌?参加省委文艺工作座谈会的代表纷纷畅所欲言。

  作为创建于1984年的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现任掌门人、三度“梅花奖”得主,茅威涛有话要说:“‘小百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浙江当代文化创新的重要标识。30年来,我们一直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我们在浙江最偏远的地区搭台进行广场演出,一场演出的观众最多时超过3万人次,也在欧洲最古老的艺术节——德国威士巴登五月国际艺术节上赢得德国观众的感动和喝彩;我们在新加坡商演时创下国内戏曲院团境外演出单场最高票房纪录,也为农民工、残疾儿童、敬老院老人做公益演出而分文不取。凡此种种,体现了‘小百花’人在当今戏剧舞台上的责任和使命。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挑战,文艺工作者不仅要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更要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

  代表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文艺吹响了前进的号角。

  在受益于便捷通达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同时,知名网络作家曹昇也进行了思考和内省:“随着商业化介入,网络文学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对网络文学作家来说,既是好事,同时又要加以警惕。市场带给创作者财富的同时,又给创作者套上了枷锁,必须承认,有些创作者成了市场的奴隶,创作的目的不再是为了文学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而是为了粉丝的追捧以及眼前的名利。”

  所谓经典,占领的不是暂时的市场,而是要留给几代人以及后世长远的记忆。“向往光明是人类的天性,表达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作品,必然会受到读者和市场欢迎。”作为省网络作协副主席,曹昇在座谈会上向同行们发出了号召:“与其成为市场的奴隶、被牵着鼻子走,不如成为创作的主人,写自己想写的、有良知的、能带给人们美好和希望、让人们看到梦想就在前方的作品。一名网络作家如果能在有限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一部或几部能被读者珍藏、珍惜、长久记忆的好作品,那就是我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1997年3月,杭州《宋城千古情》推出,截至今年12月2日,已累计接待观众5000万人次,旺季时每天上演9场还一票难求,成为目前世界上年演出场次最多和观众接待量最大的剧场演出;2013年9月,千古情系列篇——《三亚千古情》首演,开业第一年收入即突破1.6亿元,净利润8200万元,成为海南省“亩产含金量最高”的文化产业典范;今年,《丽江千古情》、《九寨千古情》首演,均在当地激烈的演艺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从旅游演艺到城市演艺,从线下到线上,从国内到海外,20年前诞生于杭州的中国首家演艺上市公司——宋城演艺,谱写了充满惊叹号的演艺编年史。

  “不过就是一部舞台剧,凭什么你们的演出能那么牛?”这些年来,这样的问题在无数个场合被抛给“千古情系列”总导演、宋城集团董事长黄巧灵。座谈会上黄巧灵再次提及起成功背后的原因,那就是良好的环境、时代的推动以及继承和创新。

  “弘扬真善美一定要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呈现方式,任何一种表现手段,任何一种艺术形态、艺术形式和艺术门类,只要能服务于我们的主题,能让群众认可,我们都不拒绝。”在黄巧灵看来,一部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必须吸收国际最先进的科技手段,只有永远有新鲜元素补充,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才能在市场上产生持续的吸引力。

  当然,在“千古情系列”好看的舞台效果背后,不仅需要艺术创作技巧,更需要的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孜孜追求、对市场和观众的尊重甚至是敬畏。“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应该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同时也必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黄巧灵说。

  在艺术创新之路上,扎根文化、扎根生活,精心演绎着中国文化的根与魂——这是艺术的学问和门道,也是文化企业的理想和担当。

  文艺新春天

  ——感受新鼓舞,掌握新规律,与百姓生活同频共振

  “一个文艺创作的新春天已经到来了!”会前、会中、会后的采访中,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参加省委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艺术家们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关键是要静下心来,创作出真正的精品。”长期浸淫于文艺创作一线的程蔚东深有体会地告诉记者,伟大的时代应该有伟大的作品,衡量一位艺术家的成就,看的不仅是有作品数量,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品。而要创作出精品,文艺工作者必须要有冷静的头脑。只有静下心来,才能融入到人民和生活中去。

  对精品创作的关注,也是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依芳最大的共鸣。这样的座谈会,令她再一次感受到鼓舞和鞭策。这些年来,华策影视以真善美的价值观为底线,以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为核心竞争力,一直坚守精品创作原则,生产了一批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作品,比如今年,华策影视就有3部作品《国家命运》、《推拿》、《听风者》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赵依芳说:“现在,我们又处在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文化企业承担着更大的社会责任,需要我们更加传承先辈智慧、中华文明、艺术生命、思想哲学,推动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创新生产更多体现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影视作品。”

  在徐永辉看来,文艺作品的主题是灵魂所在。要把镜头对准这个伟大时代的进步和真善美,用镜头讲好中国故事,要突出发现、创作体现当代中国精神的作品,宣传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用好作品鼓舞广大人民的斗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拥抱文艺创作的新春天,最重要的就是要接地气。”鲁迅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得主黄亚洲说,“人民大众是文艺的需求者,也是文艺的评判者。文艺创作的脉搏要时刻保持与百姓生活同频共振。”

  “繁荣当代文艺,一定要研究互联网,将文艺放到时代的语境中,研究文艺传播规律。”程蔚东认为,文艺工作者一旦掌握了新的传播规律,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作家通过新媒体手段,第一时间与读者进行点对点式的沟通;比如电视剧通过由电视台和视频网站同步播出,积累人气,利用相关大数据开发衍生产品等。”

  传统并非不创新,古典并非不时尚。2012年,“小百花”将德国著名戏剧家布莱希特的名著《四川好人》改编成新概念越剧《江南好人》搬上舞台。今年6月,历时一年打造,云集原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小百花人”的新编越剧《二泉映月》,以既有探索新意又满含诗意回归的姿态,打响了浙江小百花越剧院  “三十而立”庆生系列演出的头阵,以艺术为情怀,舒展出精神的企及,在传统抒情与现代思辨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在这次省委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一边听一边思考,共鸣和收获都很多。他说,习总书记曾说过的“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其实也提出了一个文化发展的大命题:青山绿水,谈的是经济与生态;乡愁,则谈的是文化,是对我们民族自身文化价值判断的再思考。

  也因为这种思考,如今的他一大半工作重心转向乡村计划,去改造修缮那些有着真实生活形态的建筑,去做乡村新农居建设,“这是最着急的事情。”

  不知不觉中,在热烈的气氛中,150分钟悄然过去。除了9名文艺工作者,许多与会代表都没有来得及发言,尽管如此,能亲身参与省委文艺工作座谈会,感受省委对文艺工作的重视,依然让艺术家们激动万分。“振奋”、“鼓舞”成为记者采访时频频听到的词汇。采访中,记者看到微笑一次次绽放在他们脸上,那是他们从内心迸发出的喜悦:“坚守文艺事业是值得的。”

中国航空工业全球单体最大海缆项目投产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航空工业)消息,浙江新闻网
俄下周将恢复与4个国家空中通航
  20日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签署命令,浙江新闻网
加拿大前总理约翰·特纳去世
  加拿大前总理约翰·特纳(John Turner浙江新闻网
浙江举行首届残疾人公益集体婚礼
  (原标题:浙江:首届残疾人公益集体婚礼举行 百浙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