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出台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10.08.2015  17:59

  近年来,我省体育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据统计,2013年体育产业增加值321.76亿元,是2008年的2倍。但总体上看,体育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有效扩大体育消费,不断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我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于日前正式印发。
  根据《意见》中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我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0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6%;体育产业各门类协同发展,产业组织形态更加丰富,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足,层次多样;体育设施供给明显增加,人均体育产地面积超过2.25平方米,新建足球场地500片以上,市县全省90%以上乡镇建有足球场,新建或改建社区中小型多功能运动场馆2000个,新建社区与行政村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公共体育设施和符合条件的公办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率达到100%,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0%以上,体育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
  《意见》指出,我省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清理不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我省将加快综合性和单项体育赛事管理制度改革,公开赛事举办目录,制订和规范体育赛事的申办、承办标准,并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承办赛事。同时将建立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推进赛事举办权等的公平、公正、公开流转;探索职业体育发展的新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创办各类职业体育俱乐部。
  为促进群众体育发展,我省将有计划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鼓励利用城市和农村空闲土地建设移动体育场馆,公益性体育设施设备要优先向住宅区配置。我省各地将把全民健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投入,支持体育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安排一定比例体育彩票公益金等财政资金,鼓励大型体育场馆及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鼓励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符合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在非教学时间向公众开放,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安全保障。
  《意见》还指出,要充分利用浙江丰富的山水、海洋旅游资源,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广泛开展骑行、徒步、航空、滑翔、汽车露营、水上运动等户外运动,继续开展省级运动休闲(旅游)基地、精品路线、优秀项目认定工作,将运动休闲纳入旅游资源推广范围,引导有条件的地区争创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除此,体育社团组织的实体化运作浙江也将有“大动作”,第一批省级体育单项协会、行业协会或于近期进驻产业孵化基地,通过为期三年的扶持、培育,增强体育社团组织的自身造血功能,逐步具备更好地承接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的能力。借助浙江培育特色小镇的重大机遇,力争培育3—5个以体育产业为主要载体的特色小镇。
  发展体育产业,增加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既能增强人民体质、保障和改善民生,对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和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有重要意义。该《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省体育产业发展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