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企业标准管理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04.02.2016  15:50
      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是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一项重要内容。我省作为全国首批开展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试点的省份之一,积极行动、多措并举、狠抓落实。截至2016年2月3日,全省共有6924家企业公开了18419项产品标准,公开企业和标准数量均居全国首位。为此,省质监局在近期召开的质检总局企业标准管理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并被增补为领导小组成员。取得的成效主要有:
      节约了企业创业创新成本。改革前,企业办理产品标准书面备案一般需要5个工作日;改革后,企业在网上只需化十几分钟即可自行公开一项标准。不仅减少了人财物支出,更重要的是能集中更多的资源进行新产品研发,缩短产品上市周期,提高经济效益。如皇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反映,开展这项工作节约了约80%的时间,增加了近20万元的经济效益。
      推动了企业标准水平提升。改革前,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如果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用户就无从知道其产品质量;改革后,用户就能以公开的标准为依据,选择高质量的产品。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比对同行标准,提升自身水平,赢得市场商机。如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比对其他企业标准后,对自己的铝合金汽车车轮标准进行了修订;其镁合金车轮标准公开后,用户主动找上门来,新增销售额500多万元。       加快了全国统一市场形成。改革前,制修订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时要参考相关企业的标准困难重重,成为主要制约因素;改革后,相关企业标准可直接在平台上获取,大大提高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效率。同时,还能及时了解行业和产品发展情况,提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修订需求。       营造了质量共治局面。新华网、浙江日报、浙江在线等多家媒体先后对我省开展企业标准管理制度改革进行了报道,吸引了全社会对企业标准公开情况的关注,一些消费者主动要求企业公开产品标准,推动了政府“单一”监管向全社会“立体”监管转变。       改变了标准化管理方式。改革前,基层质监部门专门设有企业标准备案岗位或办事窗口,并承担企业标准存档备查责任;改革后,基层质监部门普遍减轻了工作量,节省了人力资源,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他工作。同时,还逐步构建了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对已公开企业标准开展监督抽查,督促企业对存在问题限期进行整改。
      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深入推进企业标准管理制度改革:一是将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情况,纳入企业质量信用评价体系,推动企业自我声明公开的产品标准在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产品认证等领域的应用;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标准“排行榜”建设,引导更多的企业主动公开标准;三是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督促企业合法、准确提供标准信息,严厉查处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行为;四是鼓励标准化服务机构和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开展企业标准比对和产品符合性评价,引导消费者依标选择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