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民医院的护士们争当发明家

23.04.2015  11:36

骨科护士戴雅琴在介绍自行设计的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训练器。

昨天,在浙江省人民医院,一场由护理团队为主角的小型的专利产品成果展,在会议厅举行。

儿子三岁时的玩具激发了骨科护士戴雅琴创造的灵感,为骨科患者发明了收缩训练器;神经内科患者病痛时的狂躁,促使杜丽萍制作出了防抓式约束手套;视网膜手术后患者的长期俯卧,让章水娟设计出了俯卧位新型头位架;灌肠药物停留时间不足,激发了消化内科徐丽青制作出了一款新型的一次性保留灌肠袋。

传统护理及护理用具疏忽的不足,经过浙江省人民医院护士们集思广益,成为患者啧啧称赞的“法宝”。这些“小革新”不仅仅是在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后,护士为患者设计的更舒适的康复产品,同时也是获得了国家专利的项目。

玩具球解决骨科康复难题

一个捏起来会“叽叽”叫,会发光发亮的玩具球,经过了精妙改造,成为戴雅琴帮助卧床患者锻炼股四头肌的法宝。

玩具店都有的小玩意儿,网上也有得买,只要用带子固定住,放在患者的大腿下方,就能够让患者知道该如何去作用力道。”戴雅琴说。

她告诉记者,骨科卧床患者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训练,是下肢功能锻炼中的一个基础训练。这种训练能够通过肌肉的舒缩作用,挤压肌肉间的血管,促进静脉血、淋巴液的回流,减轻肢体的肿胀,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肌力。

这听上去很简单,可问题就在于,如果护士只用语言表述,让患者做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训练,很多患者不能理解到底是什么意思。

为了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戴雅琴在工作之余,查阅文献,设计了卧位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训练器。没错,就是小伢儿们的弹性玩具球。

她解释,将弹性球置于患者大腿下方,用力时能促进它发声发光,使患者提高了下肢功能锻炼的准确性和趣味性,提升了功能锻炼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局部肿胀,预防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两年收到近80个小发明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士平时和病人接触最多,病人哪里不舒服,什么东西他们最需要,和患者朝夕相处的护士心里最知道。”

省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陈肖敏介绍,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常会遇到一些护理用具使用起来不太方便,或给病人带来不舒适的情况。为此,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对原有用具进行改革创新,在增加病人舒适度、满意度的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临床工作,增加了护理的安全性。

近年来,浙江省人民医院将培养护士爱思考,勤动手的小发明、小革新作为医院科研创新的一个亮点来培育,鼓励护士善于想象,勇于设计创新,来减轻病人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鼓励护士们多创新,医院出台了奖励措施,经专家评审获奖的护理小革新予以嘉奖,对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的小发明,报销相关费用并给予3000元的奖励。

去年医院组织首届护理小革新展,共有40项小革新参展,有24项获奖;今年第二届护理小革新展活动,目前已陆续收到近40项小革新项目。

好发明亟盼走向社会

虽说小发明、小革新设计及制作工艺并不是特别精深、复杂,但这都是护士们在繁重工作之余智慧与汗水的结晶。”陈肖敏主任说,“因此我们尽可能维护她们的劳动成果和权益,并帮助成果转化。

去年,急诊科护士方玲翠设计了一种单腔双气囊排便导管,有厂家闻讯后来了解情况。护理部知道后,要求方玲翠先申请国家专利,获批后再考虑与厂家接洽。截至目前,医院已从护理小革新中“选拔”17项申报国家专利,已有9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经努力,3项专利已有意向厂家。

记者了解到,护理实用新型专利实用性强,成本也不太高,应该说具有市场潜力,但护士们没太多时间和精力去跑项目,闯市场,护士和医疗器械企业之间没有桥梁能将二者衔接起来。目前护士们的专利产品绝大多数仍“待字闺中”,只能在医院内部使用,难以走向社会。

因此,护士们希望有更多的医疗器械企业能关注她们的“智慧结晶”,从而让更多的患者受惠。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纪含羽 通讯员 宋黎胜 文 吴懂科 摄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