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网络监控 舟山量身打造海岛治污模式

22.02.2016  11:34

      舟山市桃花岛的大石头村里,新建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小木屋,如果不是旁边竖着一块指示牌,很难想象这就是污水处理池。“村里200多农家的生活污水就是集中到这里,经净化处理达到标准后,才排放进水渠,可以直接用于灌溉。”村支书王仁尧说。

  新年伊始,舟山市就率先完成了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不同的海岛量身打造治污模式,有的放矢,3年的任务,舟山两年就完成了。”舟山市农林与渔农村委员会副主任薛余斌介绍,全市已完成了296个渔农村的7万多户渔农户生活污水治理。

  海岛治污工程,采取“私人定制”的方式。“有156个村在偏远小岛,排污口放在哪?管网怎么布局?我们必须挨家挨户上门踩点、调查,征求村民意见,选择因地制宜的精准治理模式。”薛余斌说,在六横、衢山等大岛,推行的是处理相对稳定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而在枸杞、花鸟等旅游特色岛,引入了占地面积较小的治污工艺。

  生态湿地,是水源地上游的村子普遍选择的治污方式。在普陀区的塘头村外,一块生态湿地里,美人蕉、凤尾鸢茂密地长着。从旁边的井盖里汩汩流出的清水,已达到《城镇污水处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

  工程建好了,后期怎么维护?互联网成了监管利器。在浙江瀚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监控室,只要轻点鼠标,污水池的分布以及运行情况一目了然。大屏幕上还随时可以调取各个监测点的实时录像,把镜头拉近,一花一草,看得一清二楚,再把镜头对准出水口,清澈的水流瞬间出现在屏幕上。“对水质的监控,光用肉眼看干不干净是不行的,要用数据说话。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时采集数据,一旦哪个治污点出现水质不达标等情况,能及时报警。”浙江瀚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束勇说,现在用手机就能实时监控水质,治水变得更容易了。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