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悲欣交集的杭州爱乐 终于完成了对马勒的挑战

12.06.2016  21:58

当“大团圆”遇到“大悲剧” 

杭州爱乐乐团的艺术总监杨洋使劲地鼓着掌,他的手掌宽厚而有力,清脆的掌声伴随着赞许的目光都投给了一个人——他就是昨晚与杭州爱乐一起合作莫扎特《A大调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的青年钢琴家元杰。

一头卷发戴着黑框眼镜,29岁的旅美钢琴家元杰乍看就像是做码农的理工科宅男,但是一旦他的双手接触到钢琴,手指就像是在黑白琴键上飞速跳舞的小精灵,快到让人屏住呼吸。作为全新一代的青年钢琴演奏家,元杰身上有太多溢美的标签:联合国青年艺术大使、被传奇钢琴大师范·克莱本评价为“拥有辉煌的技术、多变的声音和敏感的内心,使人不自觉地沉浸到他的音乐中”;被著名的《钢琴的黄金时代》作者、艺术评论家大卫·杜柏评价为“新一代钢琴家中不可缺少的音乐诗人”;被《洛杉矶时报》称赞为“完美的技术和毫无疑问感,他成为同一代钢琴中的佼佼者”……这样一个内敛又才华横溢的钢琴王子,怎能不俘获少女观众的心。

作为杭州爱乐第七音乐季“完全马勒”系列音乐会最后一场“马勒的悲欣交集”,音乐会的曲目真正体现了悲欣交集的意义——上半场莫扎特《A大调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被公认为是他最出色的三首钢琴协奏曲之一。在这首最具抒情特征的协奏曲中,每一个乐章的音乐都是诚挚、温暖和热忱感情的表达,甚至有人评论它是“真正的大团圆”作品。在斯大林最后的五年里和弥留之际,他的唱片机里播放的都是前苏联传奇钢琴家尤金娜演奏的莫扎特《A大调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

下半场则是马勒著名的悲情之作《第六交响曲》。奥地利杰出的作曲家及指挥家古斯塔夫·马勒一生共创作了11部交响乐作品,“马六”是其中最难也最悲伤的作品。据说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悲剧”——1904年,马勒的爱妻为他生下了小女儿安娜,不幸的是爱女早夭,陷入失女之痛中的马勒将他的新作命名为“悲剧”。即便没有任何提示,我们也会强烈感受到他的第六交响曲的悲怆之情。

说到“马六”,伯恩斯坦1988年的版本满含人世间的欲念,阿巴多2004年的录音则表达了对于命运安排的全盘接受。卡拉扬一向对马勒第六交响曲怀有崇高敬意,并称之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交响曲之一”。他在1977年的著名版本中塑造了一个骨肉丰满、意志坚强的悲剧性英雄人物的形象,柏林爱乐的实力再一次得到强有力的证明。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张玫 文 姜胜利 摄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