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身边的小发明,让他们当上了小院士

23.05.2016  19:00
  5月21日上午,第六届“长杭青少年科技奖”在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来自杭州中小学的7名学生获得这一殊荣,他们同时还获得了被资助参加国内外科学考察的资格,并当场被吸收为杭州少科院院士。
  这7位获奖者分别是:杭州市第二中学的俞家琛、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的汪凡越、杭州高级中学的胡子男、杭州市十四中学(凤起校区)的储胤丰、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的王威来、杭州市春蕾中学的王星烨、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的俞果。
  王星烨的一项小发明起因,是她爱吃虾蛄,却老被虾蛄戳伤。受渔民剥壳方法启发,她用卡簧钳和医用镊子制作出了新型虾蛄壳肉分剥器,成功申请新型实用发明专利、国家发明专利,并在第30届杭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一等奖。
  俞家琛说,化学是他最喜爱的学科。针对雾霾天气,他发明了一种“新颖的鼻塞过滤器”。这是一种用有机硅材料为骨架,并含花青素变色滤片的能防止PM2.5的隐形鼻塞。
  王威来从六年级开始接触计算机编程,他发现老师平时阅卷占用了很多的时间,尤其是客观题都是人工阅卷,占用了大量时间。于是他就想,能不能设计一款软件来提高老师阅卷的效率。
  在初二的暑假里,他在老师的辅导下,设计开发出了一款《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上实现的教师阅卷小帮手》的软件。老师只要在他设计的标准答题卡上做出一份标准答案,然后用该软件中的“设置答案”拍摄一下,将标准答案输入阅卷小帮手中,接着用该软件的“扫描答卷”拍摄学生提交的答题卡,就立即可以得出这份试卷的成绩。该软件在他当时所就读的初中得到了推广。
  “长杭青少年科学技术奖”是上世纪80年代,由日本友人长濑登先生与杭州机床厂共同发起捐赠设立的。这个奖是目前杭州市最高等级的青少年科技奖。自2005年起至今,共有40名中小学生荣获此奖,并先后五次组团去日本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