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崛起的安吉样本:绿水青山依旧 结生态富民硕果

16.08.2017  10:33

  中新网浙江新闻8月15日电(见习记者 陈洁 通讯员 俞莹)12年前,黑烟四起,尘土漫天,为了取得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无视可持续发展,大肆破坏生态环境;12年后的今天,入村是景,满眼皆绿,幽幽竹海吟唱着生态致富曲。这便是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12年间的涅槃巨变。

  15日,恰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诞生12周年之际,审视余村乃至安吉的发展成绩单,绿色是一以贯之的关键词。

  “12年来,我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安吉一直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做好‘特、富、美、安’四篇文章,全面增创县域发展新优势。”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表示,对于安吉而言,就是要以“绿”扬“”,以“”显“”,以“”增“”,以“”促“”。

  长效管理机制护乡村美丽永驻

  2014年,由安吉美丽乡村系列标准提炼转化的《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成为国内首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标准。此后,安吉县政府作为第一起草单位,参与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并于2015年6月正式发布。

  安吉是美丽乡村的起源,生态是美丽乡村的底色。今年,借着剿灭劣Ⅴ类水的契机,安吉县域内的小微水体悉数得到治理。

  “水治好了,也要靠保持。”安吉县治水办负责人吴军介绍,“各乡镇都成立护水队、党员先锋队、河小青志愿者队等,他们分时段、分片区对村内的水体进行检测监督,也按时进行治水护水行动,以保障水质,杜绝反弹。

  除了水美,干净整洁也正成为安吉农村的一张金名片。

  正值旅游旺季,天荒坪镇大溪村仅每天厨余垃圾量就高达四五吨。“过去保洁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大溪村村委委员翁伟滨无奈地说。

  但今年大溪村引入城市社区物业管理服务,村里每年支付物业管理费用,并以县农办美丽乡村长效管理考核结果评价物业管理效果。现在不仅村子变清爽了,就连原先保洁人员工作时间聊天、早退、迟到的现象也少了。

  据安吉县农办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办主任喻凯介绍,如今,安吉有近七成的村庄拥有了自己的物业。

  农旅融合助美丽红利持续井喷

  对于安吉百姓而言,绿水青山带来的红利实实在在,且深远持久。

  上墅乡董岭村海拔1300多米,常年气温22℃,环境优美,农家乐多达80余家。不久前,游客们还能在村里买到安吉各地的土特产了。

  “去年,我们村的游客人数达14万人次,旅游收入1500万元。”该村村支书王文贤告诉记者,乘着这股农村旅游的东风,为了使百姓更受益,董岭村红红火火地办起了安吉土特产市场。

  村民谢冬荣就是第一个进入市场的卖家:“以前我们自产自用一些笋干、山核桃、高山蔬菜。现在除了供给农家乐,还能进市场买卖。村里没有的特产,我们就去别的乡镇、村甚至本土企业‘淘货’,1千克富硒米卖到了216元,1只寿康鸡价值2千多元,咱们一年少说也能增收2万元。

  农旅的深度融合,让安吉农民在经营山水中增收致富。据悉,去年安吉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产值达46.6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477元。

  文体建设促群众幸福指数飙升

  8月8日是第九个“全民健身日”,安吉县近万名群众共跳广场舞,乐享运动。其实,快乐健身早已成为竹乡人民的日常。

  2010年,安吉县体育局创新推出了一种新型的运动载体——乡村体育节。“村村有活动、人人爱健身”是办节的初衷。目前安吉有可同时容纳50人以上的农村健身点80余个,可同时容纳15人以上的体育健身点200余个。

  “从第一届开始至今,我们一届都没落下。年年办节,一年比一年更火热。第一届时勉强凑起30多人参加,到现在,每个家庭都争着报名,参加人数多以千计。”孝源街道观音桥村的党支部书记王幸福告诉记者,参与的村民们都觉得这样的农村生活很幸福。

  据悉,如今花心思办体育节的村正逐年增加,已占据安吉所有村落的70%以上。

  绿水青山间的安吉样本在时光的打磨中越发特色鲜明,沿着这条生态之路,安吉和着绿色发展的旋律一路踏歌而行。(完) 【徐施宏】来源:中新网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