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伟大灵魂的召唤——为马克思200周年诞辰塑像

15.02.2017  23:37

          2016年1月,我去了马克思故乡,带着崇敬,带着向往,带着从小到大数十年的梦想,也带着光荣的使命——受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派,应德国方面之邀,我为马克思塑像并将于2018年5月5日,在马克思200周年诞辰之际立于其故乡特里尔。

  01

  神圣的艺术担当告诉我:应该去马克思诞生的特里尔寻根溯源,汲取灵感。迫切的愿望使我一路风尘仆仆,却时时沉浸在一个伟大灵魂与美的创造之召唤中。

  特里尔,地处今天欧洲西部版图的心脏部位,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早在2000多年前的罗马时期便闻名于世。古罗马竞技场、康斯坦丁大殿、皇帝浴室等许多古迹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漫漫而悠长的摩泽尔河从这里流过,映着典雅而古朴的城市;冬阳照耀下的红砂岩山丘和暖紫色森林,与罗马风格的建筑相辉映。城市大街小巷的石头路,由于千百年来过往行人的磨蹭而锃光明亮;教堂管风琴的圣音和人们平缓的生活节奏,叙说着这座城市久远的历史。由此,可以感受到一个伟人诞生地,其文化土壤的丰厚。

  我和访问团一行4人在热情的特里尔市长Leibe和副市长Ludwig陪同下,从市政府出发,步行至马克思故居。在这座独立的小楼内,展陈了马克思生平。从大量的图片,可以了解到这位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在当时的社会活动及其在世界范围内所产生的影响;在他出生的房间,那张古典风格的床和家具,那些百余年前泛黄的老照片,令我们感到一位在书本里、在想象里、在艺术作品里、在我们精神世界里的伟人之真实存在。

  故居纪念馆馆长捧出了历年来到访过的贵宾留名册,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少中共中央领导人曾到此拜谒。可见,马克思在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崇高位置。当然,不仅如此,在他离世后的100多年,已有逾10亿人信仰马克思主义,他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剩余价值的理论,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思想理论基础。在这幢不大的小楼,我们仿佛看到在这样的律师世家,一个生命从他的诞生之日始,就有着理性与逻辑的基因,其童年、青少年在特里尔度过,直至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后转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且专注于哲学和历史的学习……继而,发起科学社会主义,创立马克思主义,创建第一国际,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此时,一尊马克思塑像的构思已在眼前幻化……

  02

  由于此前关于邀请中国艺术家塑像的事在德国已广为人知。因此,从柏林赶来的一些德国雕塑界同行,多家新闻媒体记者和市民代表,更有马克思的扮演者早已等候于此。西方国家有立像的传统,在公共环境做雕塑是需要经过社会多方人士、媒体反复讨论,最后由议会投票通过的。

  显然,集聚的不同身份的人抱着极大的热情自发参与立马克思塑像这件公共文化事件。媒体的主要关注有三点:一是,为什么德国要立马克思像?二是,为什么要邀请中国雕塑家塑马克思像?三是,作为作者心中的马克思是什么样的?

  面对媒体的镜头、话筒和照相机镁光灯,我坦诚相告: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广泛影响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使马克思故乡的德国更为全面地认识到其价值。近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今天,中国的成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佐证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作为中国人、中国艺术家,从小就看到家中客堂悬挂的马克思像,那深邃的目光,那长长的有序的头发和胡须,已成为永远的记忆而注入我们的灵魂。我希望所塑成的马克思应当选择这一永远定格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形象。中国古语道,十指连心。不言而喻,中国雕塑家所塑的马克思像是带着情感温度的。

  我告诉特里尔市长Leibe,我将塑造一尊行进中的马克思,以寓意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关于马克思的立像地点,我们希望在一个更为开阔的空间。

  特里尔市长Leibe认可了我的创意。副市长兼规划委员会主任Ludwig雨中陪同我们共同选址,并设计作品的高度。最后,确定雕像将立于特里尔博物馆前广场中心位置。此处,靠近罗马时期遗址黑门,并以博物馆建筑为背景,遥对相距200米的马克思生活了十多年的故居。很显然,雕塑和他的环境将融为一体,充满浓郁的文化与历史氛围,从深厚历史中,从古典哲学中走出来的马克思,手挟厚厚的文论,在波澜壮阔的国际风云中,坚定、自信……

  离开特里尔的当天晚上,德方在著名的酒庄以马克思故乡酿造的葡萄酒为我们送行。

  在暖色的灯光下,特里尔市总规划师用德语背诵了我的一些诗歌。我为他的用心和真性所感动,当即写下:

  伟人的故乡——

  我们永远的精神梦乡!

  特里尔市长Leibe写下:

  卡尔·马克思塑像将是中国与德国之间架起的金桥……

  03

  带着中央领导同志的厚望与信任,带着马克思故乡的真诚与期待,我们结束了访问,回到国内,我开始了创作。

  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就塑像之事,她问我:“你塑孔子又塑卡尔·马克思,他们有什么共同点?”我告诉她: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建立一个人类理想的社会。

  是啊,为了这个理想的社会,马克思忍受贫困创立学说,组织领导共产国际,成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和社会学家。

  雕像选取马克思行进中的姿态,着力刻画和表现作为思想家和哲学家的马克思。他从容淡定、迈步前行,走在养育他的故乡特里尔,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故名为《伟大的行者——马克思》。

  雕像运用中国现代写意雕塑的手法,力求准确地、微妙地表现马克思的形,更要刻画出马克思的精神世界。此方案稿传到了马克思故乡,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评价:把马克思的精髓都融到了这尊雕像上!

  其实,近年来我创作了不少马克思恩格斯雕像,也通过塑像的机会,到中央编译局研读有关文献,请教党史研究专家。在恩格斯诞辰195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一尊高2.7米的象征伟大友谊的马克思恩格斯组雕像在中央编译局广场落成。

  2018年5月5日,马克思200周年诞辰之日,正是雕像矗立伟人故乡特里尔之时。这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对马克思的敬仰,也体现了德国人民对中国艺术的尊重;不仅表达着德国人民的意愿,也表达着今天中国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作者:吴为山

来源:《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