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浓缩的世界史 大英博物馆百件文物展移师上海

29.06.2017  17:32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 展览6月28日在上海博物馆开幕。

  期盼
这个展很久了,它已经环游世界去过了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现在终于来到了上海。

  首先,这个展览有什么特别呢?这个展览源自于同名的一档大英博物馆与BBC共同合作的广播节目,这个计划筹备时间长达4年,总共动员了100多名大英博物馆馆员、400多名专家,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了100件最具代表性的藏品,以时间为经,物品为纬,讲述了长达200万年的人类历史。

  为了顾及所有文明,这100件文物尽可能公平的选自全球不同地区,且很少涉及众所周知的事件、战役或日期。要表达不偏不倚的全球史观,可以想象,用100件文物讲述全人类漫长的历史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如何进行选择都会有失偏颇,众口难调,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展览叫作A history of the world而不是the history of the world的原因。节目于2010年在BBC播出,由时任大英博物馆馆长的尼尔·麦格雷戈主持,播出后立即掀起热潮,曾创下1100万人口同时收听的惊人纪录,还被企鹅出版社集结成书《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

  
在取得巨大成功之后,2014年大英博物馆在节目和书的基础上,组织了以“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为名的全球巡展。这次到中国共有2站,3~5月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展出,6~10月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结束中国的展览后,100件文物将返回英国整修,之后就将在欧洲巡展,下一站是法国。

  
来展的100件文物中,有45件与BBC节目中涉及的相同。“有些体积太大,有些太脆弱。”英方策展人BelindaCrerar解释。部分展品因为运输困难,被替换成同类型的文物。不过这个展绝不因为展品的替换而丝毫逊色,其中不乏重磅级的文物,比如大家熟悉的刘易斯棋子,而更重要的是,展览100件文物的脉络最主要是讲述人类的故事,其中的每一件都能够牵一发动全身。

  1400年前,伦敦居民已经习惯在吃完午饭后到大英博物馆闲逛一番。史密斯是博物馆附近一名印刷厂的学徒,他迷上了博物馆里的黏土写字板,甚至渐渐能看懂上面的楔形文字。1872年,史密斯读到一块十五厘米见方的泥板,远看像报纸上撕下来的广告版,从中间分成两栏,密密麻麻挤着整齐的楔形文字。当他看懂后,大吃一惊:“拆掉房屋,修建船只。把所有活物的种子都带上船。神会降下大量的雨。

  大英展中的每一件展品都具有丰富的背景,它表现出不同文明之间丝丝扣扣的联系,用宏大的视角表达了历史的全球化趋势,这是其他的展览无法企及的。所以,上海站的展出大家千万不要错过了。

  除了常规的100件展品,各地博物馆都会挑选一件代表人类社会当下进程的第101件展品,上博的这件特别展品暂时保密,会在6月28日开幕当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