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响下加快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17.04.2020  18:21


一、疫情影响下我省企业发展现状

(一)疫情波及面广,后续挑战多

在调查的企业中,有712家已经复工,占比为57.10%;但产能恢复在50%以上的企业占比仅有25.83%。对于产能完全恢复所需的时间,近三成企业表示能在14天内恢复,需要14-30天的企业占33.68%,需要30-90天时间的企业占27.43%,近10%的企业表示需要90天及以上的时间进行恢复。

分行业来看,餐饮企业(100%)、旅游企业(94.9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企业(90.91%)、纺织企业(94.87%)、医药制造企业(85.71%)和医药制造企业(79.17%)认为其生产经营受疫情影响大,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80%)和金融服务企业(54.55%)受疫情冲击的影响相对较小。

表1  疫情对各行业的影响程度

影响程度

餐饮业

旅游业

交通运输

设备制造业

医药

制造业

纺织业

软件和信息

技术服务

金融

服务业

影响严重

87.50%

76.27%

36.36%

25.00%

22.22%

20.00%

12.12%

影响较大

12.50%

18.64%

54.55%

54.17%

63.49%

0.00%

33.33%

影响一般

0.00%

1.69%

9.09%

12.50%

4.76%

60.00%

39.39%

影响较小

0.00%

1.69%

0.00%

4.17%

4.76%

20.00%

15.15%

没有明显影响

0.00%

1.69%

0.00%

4.17%

4.76%

0.00%

0.00%

      总体来看,企业“回血”速度有待提高,疫情对企业后续发展挑战较大。调查发现,服务企业认为产品或服务市场需求受到抑制(63.62%)、意向订单减少(44.11%)、资金周转困难(26.02%)是企业后期面临的主要挑战;工业企业则表示订单延期交付(66.36%)、意向订单减少(54.17%)、产品或服务市场需求受到抑制(44.90%)等因素是企业后期的主要挑战。

(二)“无接触”式服务企业逆向增长

与大部分企业受到疫情的负面冲击影响不同,从事“无接触”服务的企业实现逆向增长。其中,卫生防护用品生产、O2O平台服务企业的业绩表现较好,同比增长50%以上的企业占比分别为26.67%和15.15%;在远程办公平台服务、在线娱乐、在线教育培训服务的企业中,业绩有较大幅度增长(20%以上)的企业占比分别为27.59%、22.73%和21.57%;在生鲜电商企业中,有11.11%的企业表示业绩同比增幅在50%以上;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中,25.71%的企业表示同比增长10%以上。

表2  疫情期间“无接触式”服务业务增幅情况

行业

增长10%以内

增长10%-20%

增长 20%-50%

增长50%以上

在线医疗服务

65.38%

23.08%

11.54%

0.00%

医疗器械生产

74.29%

11.43%

11.43%

2.86%

在线教育、培训服务

50.98%

27.45%

7.84%

13.73%

远程办公平台服务

40.52%

31.90%

15.52%

12.07%

云计算服务

60.53%

21.05%

10.53%

7.89%

生鲜电商

59.26%

29.63%

0.00%

11.11%

O2O平台服务

57.58%

24.24%

3.03%

15.15%

在线娱乐(游戏、视频)

59.09%

18.18%

9.09%

13.64%

卫生防护用品生产

53.33%

10.00%

10.00%

26.67%

平均

57.88%

21.88%

8.77%

11.46%

(三)“数字经济”补位作用凸显,企业平稳增长

监测结果显示,在数字经济类企业中,有47.2%的企业业绩同比增幅超过10%,比非数字经济类企业高11个百分点。其中,同比增长在50%以上、20-50%和10-20%的企业占比分别为11.18%、10.25%和25.78%。主要原因在于,疫情期间网络诊疗、在线办公、在线教育、数字娱乐、数字生活等“无接触式”服务不断发展;数字化基础较好的制造企业通过智能化降低了生产成本,对一线劳动力的需求相对较小。

二、我省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用工:人员不到位,操作工缺口明显

调查显示,人员不到位(23.18%)是企业当前复工面临的最主要困难。原因主要是外地员工短期内返程难度大、返程后需隔离、线下招聘无法开展以及线上招聘效果不稳定等。从缺口总量看,51.13%的企业表示目前缺口员工占员工总量的10%左右,但因缺口岗位主要集中于一线生产操作人员,造成生产流水线无法正常开工,严重影响企业产能恢复。

(二)物流:交通管控与驾驶员隔离是核心原因

调查发现,75.81%的企业认为当前物流明显受限。从区域看,省际间(59.61%)和省内不同地区间(44.99%)的交通受限最为明显。另外,与重点疫区有货运往来的企业占比为31.23%(龙头企业35.33%,一般企业30.59%)。其中,63.47%的企业表示货运驾驶员从疫区返杭后进行了隔离(强制隔离占27.2%,自行隔离占36.27%)。值得注意的是,有29.79%的企业表示,驾驶员在驾车前往疫区后无法顺利返回。

(三)资金流:资金周转难度变大,中小企业压力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的企业表示目前存在资金缺口。主要是因为疫情期间企业经营收入减少(78.92%)、无法及时偿还贷款(19.22%)以及短期融资能力不足(16.16%)所导致。疫情持续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从行业看,可用资金能维持3个月的服务企业占41.18%,工业企业则仅有17.46%;从企业规模看,龙头企业压力相对较小,现金流能维持3个月的企业占44.91%,而有76.05%的中小型企业表示可用现金流不足3个月。

(四)政府:惠企举措待落实,资金流与物流政策待强化

在调研的企业中,85.49%的企业表示未曾享受到政策福利。在已经实施的惠企政策中,除了能继续在税收、社保费、水电气和交通运输通行费等方面享受优惠外,分别有45.96%、43.86%、30.13%和29.48%的企业希望政府重点解决融资、医保、防疫物资和房租等问题。另外,在物流方面,企业对于货运车辆专用车道(39.49%)与物流企业复工(34.65%)的需求最为迫切;在缓解资金压力方面,企业认为政府应着重解决融资便利(50.65%)、财政贷款贴息(39.01%)和专项基金建立(32.96%)问题。

三、对策建议

      (一)针对企业“招工难”与员工“返工难”问题,建立采取“一用两点三线”工作法

一是“”好未返工未返校人员,解决用工难问题。 对疫情较轻的县市区,建议由省教育厅牵头做好高校、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协调工作。对未返校的大学生,鼓励高校调整毕业实习计划,支持学生就地开展实习,解决疫情期间无法开展课堂教学的问题;对未就业的毕业生与应届生,倡导特殊时期“先就业再择业”的职业观,给予就业补贴政策。另外,借鉴“共享员工”模式,按照“企业提需求、政府搭平台”的工作思路,积极促进未返工人员在当地先就业,帮助重点企业恢复生产,缓解阶段性用工紧迫的问题。

二是建立街道(村镇)与企业“两点”信息共享机制,解决招工难问题。 建议省人社厅牵头搭建用工需求信息交流平台,协助企业与重点地区实现用工供需信息共享,提供渠道优惠政策;提倡因地、因企、因时制宜,创新企业与重点地区招工合作模式;鼓励企业结合自媒体创新招聘方式,实施信息发布、面试、录用全过程“无接触招聘”。 

三是形成户籍地、居住地与企业“三线”联动机制,解决返工难问题。 由县、市(区)政府牵头,指导居住地社区(街道)协助企业做好与员工户籍地街道(村镇)的沟通工作,灵活采用“招工特派员”等形式给予补贴,保障员工“出得去”;全面推行“健康码”通行制,“点对点”订制打造“专车”“专列”。通过省交通厅出台政策、地市人社局安排车、镇街(社区)接员工的分工合作模式,实现人员接送无缝对接,保证员工“进的来”。

(二)针对企业复工与防控并行难问题,建议对企业复工实行“四重分割”做法

一是实行工作区域分割 。对工作区域进行物理分割,避免不同区域的员工存在近距离接触,做到一个区域有问题隔离一个区域,其他区域继续工作。

二是实行工作方式分割 。建立同岗位“线上线下”搭配工作组,“线上”员工家里办公,“线下”员工单位上班,可轮换但不能线下接触,保证同岗位一直有职工上班,实现企业运行正常化。

三是实行工作时段分割 。对现场办公的员工推行弹性工作制,制定上下班错峰安排计划,给予自驾出行员工优惠补助,为上班员工创造“无集聚”条件。

四是实行公共环境分割。 严格贯彻企业公共场所禁止集聚规定,制定企业公共设施轮流使用方案;实行分餐制,就餐保持绝对距离,对自带盒饭的员工进行补助。

(三)针对物流与资金流“双流”受限,建议落实“建、码、放、普、惠”五维解决方案

一是 全面实行货物运输“健康码”一码通行制,让物资流通起来。 除重点疫区外,由省交通厅牵头,协同省商务厅、省公安厅,开设货运车辆专用通道,加速货物运转,对持有绿码的运输车辆,经备案快速放行,做到不隔离、不劝返、不阻拦。对批发货物,由发货人员或装卸人员完成装车工作,避免与驾驶人员接触;发货员与送货员交接时保持防护安全距离。对于零售货物运输,利用“互联网+物流”系统平台和技术,实行电子签、电子结算,开展“无接触”式物流配送,确保中转和终端送货顺利开展。

二是构建多式联运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让中小企业运转起来。 由省邮政管理局牵头,协调阿里巴巴菜鸟、顺丰等物流企业,为有物流需求的中小企业提供专项扶助。通过将原本分散在多个单位、多个业务人员参与的物流环节通过一站式平台实现线上操作,构建“一口价”运输业务,全面解决中小企业运输效率低、运营成本高、人员管控难等问题。

三是落实金融产品的“普惠”功能,让资金流动起来。 省经信委牵头,加强与人行、银监、银行和企业的对接工作。对重点企业和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下调短期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对运行正常、符合银行续贷条件的企业,降低“过桥资金”使用门槛,以抵押、质押、信用等担保方式使用应急转贷基金;扩大“税金贷”等信用贷款产品使用对象范围,开发疫情期间中小企业专项融资产品,对中小企业提供“限时低息”小额贷。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数据工程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统计指数研究院 苏为华 陈骥 张崇辉,杭州市信息中心 江永碧 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