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意汲真”王作均个人画展在西子湖畔启幕

15.04.2017  00:58

  2017年4月14日下午三点半,在春光明媚的西子湖畔,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主办的“畅意汲真·王作均作品展”在南山路202号的恒庐美术馆内正式开幕。画展为期10天,将为杭州及周边地区的艺术爱好者带来一场别样的春日视觉盛宴。

  本次画展主题为“畅意汲真”,将展出“新学院派”领军人物、画家王作均教授多个阶段创作的共69幅画作,既有《徐霞客之梦》系列等画家早期的代表作品,也有《观云》《观瀑》《傍水》等近期的全新水墨实验之作。本次画展,是王作均先生对前期绘画创作与绘画实验的一次阶段性回顾,也是画家与艺术界同仁的一次思想与艺术的碰撞与交流。

  王作均先生是“新学院派”领军人物与代表人物,从1986年在北京举办首场画展《小趋势画展》迄今,已在国内外举办了数十场个展,并获过多次国际大奖。

  他少年时曾受教于上海名画家王小廔先生,后进入上海工艺美术学校学习雕刻,1983年考入中国美院国画系专攻山水,师从陆俨少、孔仲起、童中焘等画坛泰斗。早年在校时成绩优异,所临摹的宋元小品备受陆俨少、童中焘等专家嘉许。

  在艺术上,王作均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提出“笔墨当随时代”的创新思想。90年代初旅居美国后,他饱览了大洋彼岸密西西比河、落基山脉等壮阔的山河,又接触了交汇于美国的多元而丰富的世界艺术文化,眼界大为开阔。

  在中西文化的双重熏陶与影响下,王作均兼容并蓄,在不断思考与比较中西艺术、传统水墨与现代水墨之异同,及不断尝试创新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了一套独创的艺术道路。

  2007年回国后,王作均一边教学,一边大胆推进实验水墨。将“”归还于“”,使传统青绿和山水当代化、本土化,重显盛唐时的华彩,是他的水墨抱负与理想。本次展览中,《观云》《观瀑》《傍水》等新作,均属于此类实验水墨作品,跟传统山水画相比,其色彩丰富,更具现代性与观赏性。

  艺术评论家任道斌先生对王作均实验水墨在美学上的成就做了五点概括:一、构图饱满;二、画面富有整体的宏伟气势;三、局部处理甚为丰富巧妙,落笔蹊径而无斧凿之痕;四、既有“深远”之感,又有“高远”之感”;五、具有典雅的装饰之美与抒情的浪漫诗韵。

  而浙派山水画泰斗卓鹤君则认为,王作均的水墨画“笔头厚、墨韵强、取象活”,达到了极难做到的“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绘画境界。

  然而,正如卓鹤君先生所言:“这次展览只是个开端。空间还很大。

  相信王作均先生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艺术底蕴与坚持不懈的创作实践与探索,将使他在不断搜妙、汲真中创作出更“畅意”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