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吃人”拷问维保体系

03.08.2015  09:45

近日,义乌市政工程管理、义乌市场监管局联合对通道电梯进行安全大排查,包括值班制度,人员配备,查看电梯维护保养技术人员现场操作。 吕斌 肖鲲 摄

    近日,国内接连发生了几起影响较大的电梯安全事故。这些事故,牵引出一连串问号:为什么近期国内电梯安全事故会接连发生?高龄服役的电梯何时可以正常报废?为什么电梯维保公司参差不齐?

    省质监局最新统计显示,浙江的电梯保有量已达到33.16万台,位居全国第三,近年增长幅度保持在15%左右。今后一段时间,10年以上老旧电梯的数量将会急剧增加。我省特别是杭州等地将面临越来越多“高龄”电梯服役的严峻形势。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发展的行业,有赖电梯生产厂家、第三方维保单位、经销商、使用单位的共同努力。

    电梯事故缘何高发

    杭州是我省电梯保有量最大的城市,有7.4万余台。据该市质监部门公布的数据,去年,杭州共接电梯求助电话5.6万个,平均每天要从电梯里“”人18个!以电梯使用单位统计,住宅、小区依然是电梯发生故障的“大头”——去年各小区应急处置共3267件,占比56.95%。

    老小区的电梯由于服役年限较长,出现问题的几率明显要高。目前,杭州使用10年以上的住宅电梯达到5100余台,此次杭州新华坊小区的问题电梯,事发前服役已17年。从去年4月至本次事故前,小区物业公司一共接到了11起有关电梯的投诉。

    电梯行业一个公认的说法是,“三分靠产品,七分靠维护”。浙江省特检院国家电梯质检中心常务副主任毛晓松表示,电梯能否安全运转,主要取决于生产、安装及维保三个环节。而维保是电梯全寿命周期中的关键环节,电梯安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维保质量。

    快客电梯董事长黄连永分析,一般电梯后期维保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出厂后的质保期,短则一年,长则三年,在此期间由厂家负责免费维护保修。过了质保期,电梯的使用单位就要自费保养。

    因为电梯是消耗品,根据《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每15天就需要保养一次,一年下来会产生一笔很大的费用,很多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在这个需要自费的保养期里,为了节省成本,就会引发各种问题。比如一些物业会找电梯经销商来进行电梯维保。

    低价竞争存在市场空间,也造成维保质量下降。“现实生活中,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其实是输在了维保这一环节。”黄连永向记者表示,电梯维护保养过程中的偷工减料,留下了事故的隐患。

    第三方维保的功过

    “电梯维护保养属于完全市场化竞争的行业,电梯维保市场与汽车维修市场类似,从某些方面看,电梯原厂商类似于4S店。”一家第三方维保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举例说,原厂对一个小区电梯的维保报价是每台1万元,第三方正规的维保公司出价可能只有一半,一些小公司甚至更低。

    一些物业公司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低的维保公司,对电梯维保缺乏监督动力。黄连永说,比如一些物业会找电梯经销商来进行电梯维保,为节省人工成本,本来一个工程员工维保20台电梯就饱和了,但实际名下却派了60至80个电梯名额给他,这样会造成各种安全漏洞。

    记者从省质监局证实,与日益增长的电梯数量相比,电梯安装、维保行业,客观上存在专业安装、维保人员紧缺问题,从业人员队伍素质和电梯数量快速增长不匹配,造成安装、维保质量下降。

    目前,杭州共有近80家电梯维保企业。接受记者采访时,有业内人士坦承,市场上确实存在恶性压价现象。部分维保单位通过低价揽得订单,但是服务质量上却打折扣,这在客观上形成了“劣胜优汰”的外部效应现象。

    不过,对于电梯行业第三方维保公司,业内人士认为应该公允地看待,不能“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第三方电梯维保公司是市场不可缺少的补充!”,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资深人士向记者反复强调。以全国360万台的电梯保有量计算,是靠着8000家维保企业在共同支撑。如果光靠原厂维保,根本不可能覆盖到所有项目。

    “作为专业、规范的第三方维保公司,因为长期给各种品牌的电梯进行维护保养,在技术上其实是有专业优势的。从收费价格上讲,却比原厂维保要便宜,因此是一个性价比颇高的选择。”上述人士表示,电梯维护保养交给第三方公司,这是趋势,关键在于对其的监管要到位。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刘乐平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