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时代 专利维权有何高招

22.02.2016  10:58

    浙江2015年处理线上电商专利侵权纠纷逾6.4万起

    近日,杭州谢女士打开手机淘宝,在一家名为“红色向日葵007”的网店上,为宝宝淘了一件“婴儿外出爬服”。

    这本是再平常不过的网购行为,可是这件棉服经中国(浙江)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鉴定,侵犯了外观设计专利权人娄菲的知识产权。于是,阿里巴巴及时关闭了该侵权网店和商品链接。

    这仅仅是庞大的电商领域中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冰山一角。我省是领跑全国的电商大省,全国约有80%的网络零售在浙江的电商平台上完成。电商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导致了电商领域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频繁发生。2015年全年,我省知识产权局系统共处理线上电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64417起。

    知识产权作为企业、个人的无形财富,在互联网基因下的电商时代,该如何在创业创新中受到保护?

    专利规则出台

    保护有法可依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推动创新活力与积极性。”省科技厅主要负责人说。

    网络上售假、剽窃等侵权行为,严重影响了电商产业的健康发展,损害了原创商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2015年我省上报的电商领域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来看,涉及家用电器、工艺品、机械设备、数码产品以及母婴用品等各行各业。创新活跃之地,往往也是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滋生之地。

    在电商领域,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数量远多于合同纠纷、不正当竞争纠纷等案件,但由于立法的滞后与不完善,在各级法院审理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案件的过程中常发生争议。

    省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处处长严明潮说,之所以争议不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电子商务是新兴事物,现行的专利法对这个新兴领域并没有涉及。所以,电子商务执法亟需新的法规。

    新法规的重点,就是让电商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有法可依。2014年,我省制定了《浙江省电子商务领域专利保护工作指导意见(试行)》,成为全国首个电子商务领域专利保护工作规范性文件;2015年初,省人大启动《浙江省专利保护条例》修订工作,将电子商务领域专利保护内容纳入其中,经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后,该条例已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该条例涵盖范围从注重专利保护与管理,拓展到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为我省电子商务专利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支撑,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激励创新中的保障作用。”严明潮说。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李文芳 通讯员 费必胜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