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成我省经济新名片

04.12.2014  12:36
  自去年8月我省全面启动“电商换市”战略以来,我省各级商务部门充分利用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优势,重点围绕工业品和农产品销售,在电商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据统计,今年1月至10月,我省实现网络零售4500亿元,同比增长57%,占全国网络零售比重由2012年的18.5%上升到20.7%,电子商务已成为浙江经济领域的金名片之一。
  去年以来,我省以“阿里·产业带”建设为重点,积极拓展浙货网上批发渠道。按照“省里统一部署,市、县具体落实”的原则,筛选了一批产业基础好、适合发展电子商务的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在阿里巴巴平台上打造区域性网络批发平台—阿里产业带,并落实专业化运营机构负责日常管理和服务,开展网络分销、批发等业务。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已经建成阿里产业带18个,共集聚了3.7万家中小企业,涵盖1500多种商品;自今年6月1日至今,已达成交易183亿元。
  此外,我省还以“淘宝·特色馆”为载体,打造特色浙货网络零售平台;并针对农产品、工艺品、老字号和旅游服务等特色产品,支持、引导各市和部分县(市)稳步建设淘宝特色馆。目前,宁波、温州等6个地市和临安等4个县(市、区)特色馆都已建成,入驻网商总数达2477家,销售商品2500多种,已实现销售3.8亿元;另外5个市级馆和浙江省馆将于近期上线,全年有望建成15个,占淘宝特色馆总数30%以上。同时,我省还在杨梅、螃蟹等季节性产品上市期间,组织网络团购等促销活动。今年夏天,在为期7天的网络促销期间,仅仙居、龙游和青田三地就卖出杨梅1.5万箱,共计10多吨,并成功地将这些季节性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从原来的长三角地区延伸到了全国范围,大大地拓展了浙江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空间。
  我省还积极推动品牌浙货开展网络零售,普及实体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对浙江本地企业入驻天猫旗舰店建立优质服务机制,积极推动我省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开设天猫旗舰店。
  为给我省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的电商服务,省商务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8部门联合制定、出台了《浙江省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搭建了全省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汇集近千家各种类型电商服务企业入驻。采取“市场化运作、政府适当补助”的方式,推动宁波、温州等5个市和临安、桐庐等25个县(市)建设区域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与全省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业务对接,将各种优质电商服务资源落地到全省范围,为当地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一站式服务,较好地解决了县(市、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电商服务资源不足及人才短缺等问题,极大地便利了企业发展电子商务。
  根据电商交易过程有记录的特点,省商务厅会同省质监局制定了《浙江省电子商务商品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探索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电商企业实名认证机制和以商品条码为核心的网络商品身份验证机制;同时着手建设电子商务商品信息追溯服务平台,消费者可以通过平台查询到电商企业及所销售商品的详细信息。该追溯体系全面建成以后,将推动电商市场监管由事后惩处转向事先预防,逐步建成长效管理机制。
  放眼来年,电商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并成为扩大浙货销售的主渠道。我省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大特色馆和产业带的推广力度,整合全省“阿里产业带”和“淘宝特色馆”资源,在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景点服务中心、车站和机场等客流集中区域,采用二维码等新技术和新方式进行推广,游客只要扫描一下就能进行网上购物,从而引导更多外地客商购买浙江产品;推动规上企业全面开展电子商务;进一步推进专业市场电商化工程,充分发挥专业市场在商品集聚、物流配套等方面优势,在推进专业市场建设“阿里产业带”的基础上,采取鼓励商户开设网店、专业市场向电商园区转型、建设专业性电商平台和发展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等方式,推进线上线下市场互动发展;逐步健全电商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全面推进各市、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争取在明年实现全省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为我省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电商服务。

来源: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