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惹火”敲响消防安全警钟

15.01.2015  11:52

  昨日凌晨,台州市玉环县解放塘社区一住宅楼外停车棚内电动车起火,浓烟向楼道蔓延,造成向楼道逃生的8名人员死亡。

  这是一起血的教训,也是一堂安全警示课。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这起事故的背后有多个安全隐患:首先,整夜给电动车充电是非常危险的,一般来说持续充电超过12小时,充电器内电子元件过热,很容易导致短路并出现火花,进而引发火灾;其次,起火点是车棚,如果存在布线不规范,没有设置相应的防火器材,极易埋下安全隐患;第三,据称车棚摆放杂乱,无人管理,那么小区的安全保障工作是否到位,也是一个问题。

  事实上,这些安全隐患,既不难发现,也不难防范。但是集中起来,就很容易成为事故的“导火索”。俗话说得好:火灾猛于虎。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应把各项防范工作做在前,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而不能等到惨剧发生之后再去“亡羊补牢”。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每一位公众平时就应当积极自觉地做好防范工作。

  按说台州市玉环县此次火灾并不算大,从起火到火被扑灭,前后也不过半个小时的时间,8人死亡的后果,着实让人有些意外和难以接受。

  实际上,每一次火灾之后,都会发现,这些安全隐患在事故之前不能及时发现,其原因要么是疏忽,要么是不以为意,要么有意无意地被忽略。火灾让人防不胜防,但防范电动车“惹火”却是有规律可循:在公众层面,选择电动车充电环境,适当掌握充电时间,加强日常自查自检;在监管层面,加强物业管理单位督促力度、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和电瓶车生产、销售领域的监管,保证电动车合格等等……

  防患于未然,侥幸心理从来就是安全的大敌。只要平时重视消防安全,按各项规律办事,把各项消防规章制度真正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不留死角,事故并非不可预见和无法避免的。

点击查看汽车频道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