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电代替煤电优势明显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16.03.2016  16:58

  3月1日,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能源展望2030》发布会在北京举办,对未来一段时间的能源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中国能源研究会认为,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成本降至社会可承受的范围之前,天然气将是最为现实的过渡能源。
  2015年,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已降至3969小时,但新装机容量超过1.4亿千瓦时远超过社会用电量的增长,且煤电在建及获得环评审批或在审批中的装机高达1.6亿千瓦和2.8亿千瓦,放任投产,将加剧“十三五”期间煤电过剩。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在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指出,要严格控制煤电新开规模,对存在电力冗余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取消一批不具备核准条件的项目,暂缓一批煤电项目核准,缓建一批已核准项目。除了电力设备装机容量过剩之外,环境问题也影响电力建设的重要因素。《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加强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
  我国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进口天然气能力也有较大增长空间。虽然未来发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但在政府足够的支持和重视下,我国天然气发电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从技术角度看,天然气作为发电、供热燃料优于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燃气轮机能量转换率高、占地面积小,用工数量少、建设周期短、调峰能力强、污染排放低等优点。天然气发电在国内仍属于起步阶段,在经济层面上,装备自主化水平低,购置及养护成本高,电力市场化改革制约,天然气项目多处于微利甚至亏损,使在建及规划项目持观望态度。中国能源研究会分析称,制约我国天然气发展的因素,主要一是市场因素,天然气利用成本偏高;二是储气调峰方面,国内管网建设及储运设施滞后。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表示,天然气替代相较传统煤炭,除热值优势外,在家庭利用、分布式能源,包括源头化工等领域,效率上优势也十分明显。落实天然价格机制改革,并加快输配气管网和储气库的建设,已经成为发展天然气产业的当务之急。(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