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数人落泪的甬剧《天要落雨娘要嫁》要来了

02.07.2015  16:13

从7月12日起,浙江省文化厅将正式开启“浙江省传统戏剧经典剧目展演”项目——11台浙江经典的传统剧目,将分别在杭州、绍兴、金华三地联动演出。而在杭州地区,7月12日当天,除了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将在杭州剧院上演之外,另一部来自宁波甬剧团的《天要落雨娘要嫁》,也将在胜利剧院向杭州观众展现甬剧的风采。

说到甬剧,虽然源于浙江宁波,但是曾经它在浙江东部和上海市都相当流行。上世纪50年代,宁波戏班大量入驻上海,曾经辉煌一时的上海堇风甬剧团在成立不久后,就首演了改编自宁波民间传说的《天要落雨娘要嫁》。几乎是一夜之间,这部悲情大戏就轰动了整个上海滩。1962年,这部戏作为保留剧目曾赴京多次巡回演出;到了上世纪80年代,这部戏经由宁波甬剧团重新编排,由曹定英和杨柳汀在宁波演出。“当时在宁波连演了两个月,这把‘火’都没有消停下来,几乎场场爆满,为了看上一场戏,观众甚至凌晨三四点就等在剧院门口排队买票。”说起甬剧的黄金时代,宁波甬剧团团长王锦文还是难掩自豪之情。

有近200年历史的甬剧曾风靡上海滩

很多人说甬剧是十九世纪末去上海“找饭吃”的。但其实早在清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年),就有大量宁波籍人去上海经商。嘉庆三年(1798年)宁波旅沪同乡会在上海城厢北门外购了30多亩土地,建造了正殿五楹的“四明公所”。到了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开埠,当时的上海知县蓝蔚雯是宁波定海人,宁波人在沪势力与日俱增,一些老宁波对甬剧的喜爱成为了甬剧较早进入上海的背景。《滩簧考论》作者朱恒文曾介绍说,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当时的上海仅有三百多万的人口,而大大小小的宁波滩簧戏班子,却有三四十个。

作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遗项目,由曲艺摊簧衍变而来甬剧,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而作为甬剧看家戏的《天要落雨娘要嫁》,则根据宁波民间传说《一个寡妇改嫁的故事》编写,最早由上海堇风甬剧团搬上舞台。

1962年,《天要落雨娘要嫁》与《双玉蝉》《半把剪刀》三个剧目在北京刮起了一股甬剧的风暴。演出期间,中宣部、文化部、全国剧协等的领导周扬、夏衍、徐平羽及马彦祥、刘厚生等先后观看演出,戏剧评论家相继发表赞评,三个剧目被称为甬剧“三大悲剧”,在宁波乃至全国都深受观众喜爱。剧本刊载于1981年《戏文》第三期,先后被越剧、沪剧、锡剧、姚剧、江西采茶戏等剧种所移植。

曹定英和杨柳汀版本曾深入人心

就在上海堇风甬剧团成立的同一年,另一批宁波人在宁波成立了凤仙甬剧团(1953年改名为宁波甬剧团)。上世纪80年代,宁波甬剧团将《天要落雨娘要嫁》这部看家戏带到了宁波“天然舞台”剧院,这是这部戏首次在宁波演出,充满韵味和乡音乡情的宁波话,一下子点燃了本地观众的热情。“曹定英和杨柳汀搭档,他们俩唱起戏来韵味很足,表演也很有激情,感情细腻却很有张力。” 王锦文说。

对于宁波本地观众来说,曹定英和杨柳汀演的林氏和杜文相当深入人心。“这是我大学毕业后排的第一出戏,在这之前,我看过很多次杨柳汀老师版本的戏,那时候都用录像带看,也不知看了多少遍,没想到1996年我刚毕业时,就被选中演了这部戏,真的很开心。”这次演出的主演郑健,虽然已经演了快20年“杜文”,但依然觉得杨柳汀就是自己的榜样,“第一次上台演出后,剧场的工作人员来告诉我,有观众在看完以后直说‘这个演员表演得真像杨柳汀啊’,就觉得很骄傲了。”郑健说起过去演“杜文”的经历,还有种“小男孩”的羞涩,“1997年去上海演出时,老戏迷会特地跑到后台来看你,那种感觉,感觉自己成了明星啦!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张玫 实习记者 张婉婧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