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传递家乡生态之美

20.03.2016  10:14

  ——柯国强的艺术路

  今年3月6日,因发高烧住了十多天医院的柯国强,出院后还没顾得上多休息几天,就又忙了起来。他既要忙着为新组建的安吉农商银行竹乐团重新整理曲目,又要为3月中旬,安吉县残联竹乐团赴杭州演出做最后的准备。

  距离正式退休还有四个月的他总是反复说,时间真的很紧张,退休了还有许多事在等着他。

  扎根竹乡的柯国强,参加过5000多次基层演出,原创100多首家乡民乐,将安吉民乐《竹乐》重新发掘创新并传播到世界。他说,他喜欢和乡亲们在一起。

  1973年,刚参加工作3年的柯国强为了追求音乐梦想,来到了上海音乐学院学习笛子演奏。老师看中他的天赋,要求他留下来继续深造。但是,他放弃了。因为这次放弃,让柯国强成了安吉县文化馆的一名普通文艺工作者。走村入户,给乡亲们带去快乐,成为了柯国强的全部工作。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文艺演出市场化运作,让不少同行先富了起来。他没有选择走穴赚钱,靠个人力量组建了一支文艺演出团,以近乎贴钱的方式送戏下乡。

  仅仅一年时间,柯国强的这支“地方军”就为安吉乡亲送戏近200场。

  当时别的演出团队每场演出票价20元,可他只卖3元钱。那一年观看他们演出的乡亲至少有5万人。“看到这么多观众,我就很开心。”柯国强说,这么多乡亲们来捧场,这就是他最宝贵的财富。

  46年基层文艺工作,从最初的晒谷场,到现在的幸福大舞台。家乡舞台的变化就像一部农村文化的“进化史”,柯国强用人生见证。

  去年12月22日,法国巴黎。安吉竹乐艺术团作为我国唯一受邀乐队,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周年的大型音乐会。凝结了作为乐队艺术总监柯国强全部心血的《竹乐》,登上了联合国的舞台。对此,柯国强说:“这是乡亲们的功劳!

  家乡的舞台让柯国强始终心潮澎湃。他说,这种激情就是他的人生价值。

  对于基层工作,柯国强充满感激。因为,正是家乡的泥土,让他找到了《竹乐》,这支雅俗共赏的乐曲。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竹乐》的前身《砍竹舞》首次亮相舞台。在当时选择舞蹈配乐时,曾做过篾匠的柯国强突发奇想,用平日生活里经常接触到的各种竹制品来为舞蹈配乐。

  从《竹乐》诞生到如今的20多年里,已经衍生出10多首子曲目,伴奏的乐器一直都在升级更新。

  2008年,柯国强参加上海世博会巡演,在登台前半小时,因为肝癌剧痛而昏迷。被同事掐人中唤醒后,他硬撑着参加完演出。下台后,同事们发现他的汗水湿透了外衣。

  2009年,县里组织了一支残疾人竹乐演出团队参演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艺术节。在排演时,柯国强因肝癌导致皮肤瘙痒,经常出现皮下出血的症状。“那时柯老师几乎每天都要用3包餐巾纸擦拭身上的血迹,我们看了都心疼。”当时的乐团成员阿龙,至今都记得柯老师一边用纸巾擦血一边帮大家排练的情景。

  目前,安吉县共有12支竹乐演出团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每一支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都凝结着柯国强的心血。

  2011年,因为肝癌,柯国强在杭州浙一医院内等待肝源移植。在5个月的等待中,柯国强经常趁家人不在时独自一人走到医院走廊的尽头拉二胡。

  那时,他做了最坏的计划,在这些计划里包括人生最后的安排。但闯过了鬼门关的柯国强,仍不忘戏大如天的初心。

  在当年12月底,柯国强在出院仅一个月后,竟然又走上了家乡的舞台。

  2012年,仍在身体恢复期的柯国强下乡演出30多场; 2013年下乡演出50多场; 2014年下乡演出80多场; 2015年,他下乡演出超过百场。

  安吉县文化馆副馆长应关林告诉记者,一年超100场的下乡演出,即便是身体健康的演员也会觉得吃力,更何况是柯国强这样的状况。

  2015年央视春晚,安吉县高家堂村的自然风光率先登上了春晚舞台。不久,高家堂村游客接待量就翻了几倍,这让他触动很大。如果能让《竹乐》也登上春晚的舞台,柯国强相信将有更多人从音乐中,感受到家乡的生态之美。

  正是因此,让柯国强产生了让《竹乐》登上春晚的舞台的想法。“《竹乐》上春晚,我不是图个人名利,只是想借着春晚的舞台,向全国观众递上一张绿水青山的家乡名片。”柯国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