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课改实现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08.09.2015  11:58
  从物理学角度来说,阳光透过三棱镜会出现七种美丽的可见光带。从教育学来说,每一种可见光带,则是一个儿童不同领域的能力,它需要三棱镜才会展现出来。有学校将它称之为“光谱教育”,并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
  这所学校,便是拱墅区的卖鱼桥小学。
  卖鱼桥小学倡导“光谱教育”,已有10年之久,相关的课程开放与设计也已经历了三轮研究。这点跟今年3月底省教育厅推出的课程改革的育人理念非常吻合:提升基础课程的内涵质量的同时,注重拓展学生的全方面能力的培养。
  纵观卖鱼桥小学且行且思的这10年,学生亦是且学且实践。然而,学校并未因改革之路已先行,而怠慢了思考的步伐,上周记者从校长王怡芳处得知:新学期学校还将推出历时一周的大课——项目制学习,并新增一些新鲜好玩的短课。
  课程 根据学生特点设不同课时 新学期新增数学游戏、科技博览
  卖鱼桥小学的“光谱教育”,对应学生的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等不同领域的智力。
  根据以上育人目标,卖鱼桥小学将课程分为六个领域的基础课程、3大板块的拓展性课程。基础性课程凸显学科融合,丰富课程内涵;拓展性课程强调“整合”与“选择”。
  拓展性课程主要开设了以项目学习为特色的小公民实践课程、以智能发展分类的光谱兴趣课程、以满足个别化发展需要的社团活动三个板块。
  在此,记者特别要提一提基础课程。卖鱼桥小学的基础课程由原有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品德、信息技术、劳动等学科整合而成,分别设为语言与应用、数学与生活、品德与素养、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科学与技术等六个领域。
  比如语言与应用,其教学目标是基于国家课程“语文”“英语”学科基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及应用能力。为此,学校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创设各种应用语言的环境,对应的具体课程有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英语、英语口语。其中,阅读与写作采用人教版“语文”,增加推荐阅读书籍、写作;口语交际采用学校自编教材;英语采用人教版教材,英语口语采用学校自编教材。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科内容设置,学校早几年前就推出了长短课和大课概念,大课一般70分钟、长课35分钟、短课为25分钟或10分钟。因为写作、阅读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卖鱼桥小学就把中高段的习作、自由阅读两节课连上,共70分钟,这样的课程一般隔周就有一次。
  新学期,学校新增了数学游戏、科技博览等校本短课,每节耗时25分钟。所谓数学游戏,是从数学文化、数学方法等几方面编织数学游戏课程,课程实施强调趣味性、操作性、实践性。一个学期玩一个或两个游戏,如克游戏、七巧板、魔方、数独、河内塔、火柴棒、孔明锁、华容等;科技博览,则选择与孩子生活贴近的科技知识,以影视呈现、小故事、小游戏等生动的方式学习,培养孩子对于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
  课堂 学生分小组围圈而坐 老师不再是课堂“主角
  跟杭城多数小学不一样,卖鱼桥小学学生的座位很特别。上周,记者在卖鱼桥小学文澜校区走了一圈,发现教室里的桌椅以4-7张不等的数量,围成一圈,无论是上课还是自习,学生们也都围成小圈。
  “这样的形式,卖小已经坚持三年了。学生围成一圈,方便提高小组讨论的积极性。”一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透露,每一个小组的学生学习能力及性格各有不同。一般每个小组都会有1-2个学习能力较强,以便“帮扶”学习能力较弱者;性格方面也有1-2个擅长表达的学生,带动小组的讨论氛围。
  而老师的作用也逐渐有所调整。以前,全班学生面向一个老师,课堂上以老师讲解为主;如今,学生分成小组,面向小组成员,课堂上以小组讨论为主,老师则起到点拨、引导、总结的作用。一堂课上,老师首先制订前置性任务1-2个、学生分小组学习并讨论完成“任务”的具体方案、小组展示并反馈方案成果、其他小组和老师一起聆听并进行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正是几年来浙江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真正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然而,“任务型课堂”刚推出的时候,却遭遇了不少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来自老师。“这样的课堂,考验老师的理解能力、组织能力。”校长王怡芳告诉记者,推动任务型课堂,势必要老师打破原有的教学习惯。而设置怎样的任务才够到位、怎样充分利用小组的优势将教学效果最大化、怎样反馈点拨每个小组的学习过程,这些问题不想清,任务型课堂的效果就不佳。
  当时,校长王怡芳首先从年轻老师开始抓起,不停地听课、磨课,慢慢地她发现理科课堂的效果出来了。终于,不破不立,老师们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逐渐提高。“三年下来,集团内至少有三分之二的老师已经能驾驭这种教学模式了。”王怡芳校长相信剩下的三分之一老师,也能逐渐将优质效果最大化——课堂上所有出现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处理与解决,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形成规则意识,从而发展自己。
  新举措
  10月底推行项目制学习
  一个主题一周时间实践
  记者了解到,校长王怡芳和学科骨干老师这个暑假都很忙。老师们不仅要进行学科组备课,同时还要以年级组备课的身份,寻找众课程的知识交叉点,寻找融合的方法与途径。老师的身份也从单科老师,逐渐转变成全科老师。
  “国家课程中有很多学科存在一些交叉的地方。”早在去年寒假,王怡芳校长就萌生了一个想法:要为学生增加一些多学科整合性的实践学习。一个暑假下来,经过所有学科老师的研讨,卖鱼桥小学最终敲定了一个方向:本学期10月下旬,组织为期一周的项目制学习。
  所谓的项目制学习,模糊了语数英科等学科概念,明确了实践主题。该年级所有学科的老师,都可以作为项目制学习的导师。“目前,每个年级的主题已基本敲定,具体的学习方案由老师自主研究。”记者在卖鱼桥小学一份课程方案上看到年级主题:一年级为生命的孕育(感受生命的存在)、二年级为我与动植物(花、鸟、虫、鱼……)、三四年级主要涉及生活的“”“”“”、五年级为自然环境、六年级为人文环境。
  “项目制学习,主要是希望学生通过主题项目方式,应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对此,王怡芳有三个期望:学生真正地进行学科融合;改变固有的学习方式、拓展有限的学习空间;充分地动手实践。
  当然,项目制学习需要老师用全新的角度思考和实践,学校推行过程中或许依然会遇到不少困难,目前学校也正在制订对应的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