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握生态建设底线 倒逼竹加工企业转型升级

06.02.2015  13:34

  龙游10万竹农,坐拥竹林43.5万亩,年产竹材1700万支,碳化篾、蒸煮篾加工企业70多家。近年来,该县碳化篾、蒸煮篾生产不断扩大,在给当地农民带来效益的同时,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 以家庭作坊为主,产品层次不高,竹加工行业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率的“两高两低”问题十分突出。全县炭化、蒸煮废水年排放6万多吨,大量废水、烟气严重威胁龙南山区生态环境,群众反映强烈。对此,龙游县专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开展调查摸底、政策研究,制定整治方案,6月初全面启动竹加工行业整治提升工作。

   加强领导。 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并定期召开局长办公会议和局党组会议,研究竹产业整治工作形势,确定整治对象名单,了解整治单位、整治内容、整治要求和整治时限等,督促做好整治工作。部署任务,制定实施意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细化措施,把整治工作和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采取局领导联系企业,分片包干的工作模式,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为整治提供组织保障。

   广泛宣传。 深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活动。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提高全民爱护水资源,美好家园建设各个环节人人参与的意识,保护好水生态。抛弃“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的错误观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改善城乡生态面貌、优化人居环境。

   选准载体 。“五水共治”与林业生态建设有机结合。改变竹林经营方式,建立竹林生态经营示范点,实施竹林机械割灌除草成功代替草甘膦等化学除草模式,采用生物防治技术,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逐步减少草甘膦等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名贵树木混交等高效生态培育新模式,着力解决林业生产造成的水源源头污染问题。加强森林扩面提质工作,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的巨大功能,着力抓好河道绿化、生态公益林管理和建设、森林抚育项目、彩色树种良种基地项目、松材线虫病防控针改阔工程和生态防治示范区等生态项目建设。

  落实措施。 目前,全县69家碳化篾、蒸煮篾加工企业已经全部关停拆除到位。主要落实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加强监管,对竹加工产业的废水治理情况加强监督,确保通过整治以后得到规范。二是加强服务,为企业联系相关专家,查询相关技术,帮助他们转型升级,为整治做好服务。县林业局带着竹制品加工户到省内外知名的竹制品加工企业参观考察,学习好的经验,对接开发新产品;邀请农林大学专家教授讲竹制品今后发展的趋势和产业发展的情况。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引进一批环保型、科技型、高附加值的企业到龙游,鼓励本地龙头企业带头技改,带动整个龙游的竹制品加工业转型,努力走出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竹产业发展道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道路。(龙游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