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法院破解破产审判难题善创新

19.02.2016  09:36

  温州中城建设集团曾两次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因资不抵债申请破产。法官面对的是:54个在建工地、78个处于保修期的工程项目,以及598个工程项目的账款、3万多建筑工人……破产案件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涉及人数众多影响巨大,都增加了破产审理的难度,也一度成为破产制度发挥作用的障碍。2011年下半年以来,民间借贷风波爆发,温州瓯海区法院更是首当其冲。

  昨天,瓯海法院发布的破产审判白皮书显示,近年来,该院受理的破产案件数量、申报债权金额日趋增加,2012年以来共受理80件,申报债权金额127亿余元,案件数与申报债权额分别是前30年总和的20倍、183倍。面对严峻形势,瓯海法院大胆探索破产审判,破解了许多破产审判难题。

  “相对于市场经济较为成熟的国家,我国破产案件数量畸少。”瓯海法院院长周虹说,“依法规范破产是调整市场不可回避的重要路径。”为高效审理破产案件,瓯海法院成立破产审判庭,由专门法官审理破产案件,对有重大影响、疑难复杂的案件由院、庭长担任审判长带头办理。

  浙江信泰集团等五家关联企业合并重整案,涉及职工达2000余人,申报债权人616位,申报债权44亿余元,如按个别诉讼解决,则诉讼案件可能多达2600多件,进入执行程序又将产生2600多件。瓯海法院通过对信泰集团破产重整,将可能产生的众多诉讼、执行案件统一进行处理,有效节省诉讼资源,减轻当事人负担。

  “实践中,破产审判也有效节省诉讼资源,减轻当事人负担。”周虹说。

  影响破产效果的最大问题是程序复杂周期长,而瓯海法院审理的雅尔达鞋业破产清算案,用时40天审结,刷新了破产审判的历史。据周虹介绍,瓯海法院在现有法律框架内,探索适用简易化审理模式,确定最短的债权申报和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的期限等,有效提高了破产审判效率。

  考虑到温州民营企业多,不少企业财务混乱,存在“两本账”,破产审理过程中出现资产与负债科目无法平衡的“缺口”问题,瓯海法院还创设“缺口”责任概念,明确告知债务人特别是负责人造成财务“缺口”的责任归属,迫使有关人员不断充实应有资料压缩“缺口”以减少责任。

  四年来,瓯海法院积极探索“市场导向、司法主导、简易审理、执破结合”的企业市场化破产新路子,注重结合瓯海区情和涉案企业现实困难,采取差异化的司法举措,真正实现债权人、债务人和社会利益最大化。2012年至今,该院审结破产案件68件,年均数约占全国破产案件1%。其中,21件有产可破的案件普通债权清偿率平均为13.14%,其中1件破产和解案件的清偿率为100%。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企业优质资产,实现企业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