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文化事业呈现喜人局面

04.07.2016  21:05

  近年来,瑞安文化事业以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石,以提升文化综合软实力为目标,找准文化发展基本点,延续传统文化生命线,铺开文化惠民服务网,制定“十三五”规划总路线,全面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和创新,文化事业呈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先后荣获了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浙江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南戏故里、中国曲艺之乡、中国硬笔书法名城、中国寓言大市、中华诗词创作教育培训基地、“全国摄影创作基地”、“中国报告文学创作基地”等文化金名片。

   一、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初获成效

  一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近年来,新建、改建了仙降、高楼、湖岭等7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98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同时新建了11个乡镇(街道)图书分馆、1个24小时图书馆、70个图书流通站和258个农家书屋,基本实现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二是文化惠民活动精彩纷呈。从“”文化向“”文化转变,积极开展“文艺演出送下乡、数字电影进农村、图书资料进书屋”活动。以文化礼堂为“舞台”,年均开展近500场文艺演出,以农村电影为“媒介”,每年开展近10000场电影送下乡活动,以农家书屋为“载体”,每年送图书下乡近5万册。

  三是文艺精品创作层出不穷。建立并完善《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奖励办法》,对重大文艺作品实行签约制度,2013年-2015年,创作的文艺精品获得全国性奖项33个,省级奖项80个。其中歌曲《家风》《粗茶淡饭》齐获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小品《杀鸡》、温州鼓词《别打110》、《鼓词印象》3部作品荣获浙江省“群星奖”。

   二、文化产业发展成绩喜人

  一是文化产值大幅提高。近年来,瑞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提速发展文化产业,目前拥有文化产业1600多家,从业人员达8万多。2015年瑞安市规上文化企业87家,新增文化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文化企业28家,产业增加值6.5亿元,增幅为11.6%。

  二是龙头企业做大做强。2015年,全市共获得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1家,浙江省重点文化企业1家,温州市重点文化建设项目3个、温州市重点文化企业2家。组织企业参加义乌文博会、温州文博会、深圳文博会,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在2016年温州国际时尚创意文博会上,瑞安喜文化主题馆荣获优秀展示奖等6项大奖,在县(市、区)中夺魁。

  三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进一步完善文化硬件设施,瑞安市文广新局积极着手文创园区创建工作。今年,瑞安首家“创意+会展”文创园破土动工,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项目建筑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规划总投资达1亿元左右。此外,还制定了“公园路文化创意街改造提升实施规划方案”,打造瑞安首条具有综合功能的文化创意一条街。

   三、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加强

  一是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从保护兼利用的角度出发,争取财政资金注入文保工作,合理修缮文保单位,改善软、硬件设施,目前,瑞安拥有国家级文保单位6个,浙江省级文保单位12个,瑞安市级文保单位70个。此外,充分发挥文保单位利用价值,实行免费开放参观,宣传瑞安“古文化”。瑞安玉海楼上半年度客流量为30000多人次,利济医学堂第二季度客流量10000多人次。

  二是非遗文化焕然新生。紧密结合“互联网+”模式,木活字印刷市场化,统筹规划科学发展,蓝夹缬实现产业化,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传统工艺代代相传。截止到目前,瑞安市有“木活字印刷术”1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藤牌舞”等4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陈十四信俗”等10个项目列入省级非遗名录,此外,瑞安市有国家级传承人3人,省级13人,温州市级46人。

  三是发挥博物馆教化育人功能。瑞安市博物馆本着从公益角度服务群众的宗旨,举办展览开办讲堂,搭建学习交流平台,结合“互联网+”筹建数字博物馆,不断加强公益服务水平。2015年,瑞安博物馆共接待观众15万余人次,其中未成年人30000余人,约占20%,专家学者来访及行业交流68人,政府来宾参观520人,海外观众参观56人,交出了一份让社会公众满意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