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洛勇演诸葛亮:我理解的他像龟又像鹰
《大军师司马懿》下半部《虎啸龙吟》开播十天,与首部一样,随着剧情发展,诸多新面孔陆续登场。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被司马懿视为毕生对手的诸葛亮。第二部的剧情,正是围绕着两人的数次对弈展开。而在剧中饰演诸葛亮的演员王洛勇,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
王洛勇是第一位登上百老汇舞台的中国人,曾创下在纽约百老汇剧场连续演出两千七百多场的辉煌记录。2002年,他回国并在影视剧中塑造了风格各异的角色,是圈内有口皆碑的老戏骨。与此同时,他还是母校上海戏剧学院音乐剧中心主任,是戏里戏外名副其实的王老师。
那么,王洛勇是如何与万众期待的“诸葛亮”一角结缘?
近日,王洛勇在学生的毕业大戏《大鱼》排练间隙,接受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的独家专访。通过他的回答,你或许会认识一个与戏中截然不同的“诸葛亮”。
他理解的诸葛亮,像龟又像鹰
“我一听让我演诸葛亮,我吓一跳,不敢接啊!”王洛勇回忆起受邀时的情景,依然难掩激动。
对王洛勇发出邀请的,正是吴秀波。
早前,曾有过几面之缘的两人,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有了深聊的机会,在分享各自对于表演与创作的经历和想法后,吴秀波就说:“哥哥啊,我们有机会得合作一次!”
去年春天,王洛勇接到吴秀波委托剧组打来的电话。但一听演诸葛亮,王洛勇却是连连拒绝的。“我在国外生活了20多年,这么家喻户晓的人物,我怕演不好。”
但吴秀波不放弃:“按你理解的来演就好。”“我会等你”。
那么,王洛勇是如何理解这个角色的呢?他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来形容:
“一开始演,我觉得诸葛亮像千年的龟,能不动就不动,动也动得很省力。后来呢,特别有意思,我发现他的内心像鹰,有能量。在拍《出师表》那段时,我找到了鹰的感觉,他把朝中都安排好,然后自己上阵了。就像鹰一样,虽然脸上没有表情,但开始行动了。”
基于这样的理解,王洛勇在没有看过任何其他版本影视作品的情况下,完成了自己的诠释,却又在演完后,专门把其他影视作品中不同版本的诸葛亮都找来看了一遍,并将这个过程称之为“自虐”。
为什么让诸葛亮和司马懿同框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历史上诸葛亮和司马懿其实是没有见过面的。
有意思的是,在《虎啸龙吟》中,诸葛亮和司马懿通过影视镜头的叙事特点,竟然有了三场同框“对手戏”。
“空城计”中,司马懿见诸葛亮独自在城楼上抚琴,上前一探究竟。镜头一切,司马懿竟站在诸葛亮身边,展开了一场充满智慧的对话。一阵你来我往后,司马懿发现眼前对话之人,竟是年老时的自己。
“神交”结束,诸葛亮琴弦崩断,司马懿大惊,率兵火速撤退。城楼上,脸上沁着汗水的诸葛亮,望着司马懿离开的方向,一滴眼泪滑落。
怎么理解空城计司马懿和诸葛亮环境里的对话?诸葛亮最后的眼泪又是为何而流?
事实上,这场戏的拍摄,也是一波三折。原来,按剧本原有情节,戏演到司马懿听到琴声,就转身撤兵了。
“为啥要走,走是结果,但理由必须令所有人信服。”为此,剧组决定中止拍摄,主创们聚在一起找寻这个“理由”。
“很多人说闻琴丧胆,不行;司马懿良心发现?凭什么,这也不行;只因为欣赏?司马懿刚拿到兵权,不能这么做……”
“是不是应该用莎士比亚的概念?从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的角度出发。”在大家智慧碰撞之时,王洛勇用他最熟悉的西方戏剧,来解读眼前的问题。
“导演和吴秀波一听马上明白了,司马懿意识到,即便此刻把诸葛亮杀了,但诸葛亮也知道他将面对的处境,这些对他是没有好处的,故事的核心是鸟尽弓藏。”于是就有了最终呈现的那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