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龄:由“乱”映照“不乱”也许我可以做到

30.09.2015  11:59

    王冬龄现场书写

    日前,王冬龄的新作展在纽约曼哈顿切尔西前波画廊开幕;而在年初,王冬龄的巨幅书法为杭州西湖畔的亚洲最大苹果旗舰店赢得了巨大关注;在9月的苹果纽约新品发布会上,他使用Apple Pencil写下名字的镜头,又被全球观众截屏传播。

    后两者,让王冬龄频频站在了全球文化与科技的焦点上,“我知道,很多年轻人因此而知道了中国书法,知道了我”。而前者,则是他拓展书法影响力所作出的另一种尝试,并得到了革命性好评。

    这一次,不再是人们熟悉的大字狂草,而是“乱书”,比大字狂草更难以辨识,更纯粹自由。从纽约归来,王冬龄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由‘乱’映照‘不乱’,也许我可以做到。

    “我最大的好处是,无论他人如何评论都不为所动,一直坚持走我自己的路。

    这十余年来,人们早已习惯了他在书法上一次次做出惊人之举。从张扬的大字狂草,到先锋的银盐书法、人体书法、抽象水墨,再到如今的乱书……王冬龄不断求变,尝试让传统书法在自己的笔下呈现出自由纯粹的当代气息。

    9月12日,就在苹果纽约新品发布会的第二天,他的新作展在纽约曼哈顿切尔西前波画廊开幕。朋友圈里不断刷屏的消息,将现场消息迅速传递回国内。

    展览的作品是王冬龄2015年的新作。这些中国书法,一下子将懂得中文的中国人和不懂中文的美国人拉到了一个共同的起点:都不懂了。

    要对“乱书”下一个精准定义,恐怕很难。这种书写既保留了传统书法的线条、结构与书写性,但又打破了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传统书写规范,字里行间互相重叠交错,具象的汉字书写跟随书写者的心迹与身体轨迹最终呈现为抽象的视觉表达。

    王冬龄说,50多年来他坚持临帖,在临帖的过程中常有自己的想法,“乱书”的书写形式其实在早年创作中就曾悄悄出现,但当时他并不专注于此

    去年,王冬龄在偶然间创作了三张4米×4米的巨幅作品,突然开始发觉这种创作“有意思”,于是抽时间完成了三次集中创作,每次半个月。“我体会到这是突破传统的一条新路,不断尝试,越来越觉得这是自己的艺术语言,乱书一方面吸收了中国书法的传统,在形式上又体现了独特的新面貌。我觉得自己确实是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语言。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院长高士明为“乱书”专门撰写了评论,他说:“文字之于书法,不是视觉表现之对象,而更像音乐家演奏之乐谱、演绎之主题……书法与歌唱一样,保持着这种原始的同一性,在文字和书写之间相互焕发,成就万千气象。在书法尤其是草书的书写过程中,对文字的经验延伸到字义之外,书写的创造性空间和表现性力量由此而生。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林梢青 通讯员 郑施诗        编辑: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