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巧用“垃圾”助力案件查办成效显著

03.07.2017  18:02

  “垃圾学”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其价值在于还原事件的真相。玉环局在案件办理中一直重视“垃圾”的作用。2017年度,该局共利用“垃圾”查办案件20余件,查获线索50余条。
   一是全面收集“第一现场”的证据。 案发第一现场往往有着关键证据。执法人员一般选择下午时段对企业进行检查,大量的文件、使用废弃物、包装物、图纸或来不及销毁材料等关键材料处于待处理状态,执法人员第一时间注意上述材料的收集和归类,特别是案件事实不清的时候,通过垃圾去寻找线索。如该局与其它部门的联合执法中,卫生部门虽事先知道某美容机构存有非法行医嫌疑,但无法确定具体产品。执法人员通过对三楼美容室内存放的垃圾归类分析,准确在二楼仓库查获存放的问题产品30余盒,并在柜台电脑回收站中找到产品单价为14400元。
   二是注重收集关联场所的证据。 关联场所是指主要领导或财务人员办公室、打印室、门卫室(收发仓库)、回收或者废弃仓库等地点,这些地点往往会存放与案件相关联资料,如购销合同或协议、发货清单和物流面单、问题产品、原材料等。相比较“第一现场”,这类场所证据大多只能作为辅助证明材料且数量繁多,执法人员可适当降低证据收集的全面性,重点收集与案件直接相关材料。今年以来,该局利用物流面单查清案件3件,立案1件,涉案货值16万元。
   三是注意提取被删除电子数据。 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尤其是大存储介质被广泛的应用于个人电脑,海量的电子数据即使被删除或者转移,实际上并未被其它数据覆盖,可通过恢复软件还原。执法人员通过对回收站、办公文档、网页浏览痕迹、文件的检查,可判断电脑的用途。在涉及侵权产品、不正当竞争案件中,执法人员查找到主管、财务等工作人员电脑,即可着手查找涉案证据,如遗留在聊天工具内的文件、邮件箱里被删除的邮件、恢复被删除的文件。违法者习惯将违法文件删除,如何找回“电子数据垃圾”往往是破案关键。今年第二季度,该局采用第三方取证软件后,对于电子数据收集能力大大加强,查获返利、赞助费、保险手续费、个人信息等线索10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