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率先全国全面实行“五证合一”登记制度

18.06.2015  15:07

 

办证难,难在跑部门、递材料、等审批,不少企业把办证比喻成为“110米跨栏”。不过,从7月1日起,浙江将全面实行 “五证合一”登记制度,让企业办证从跨“110米栏”变为“百米冲刺”。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文件,将率先全国全面实行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以下简称“五证合一”)登记制度,从办理五本证照减到一本,从根本上压缩办证时间,降低办证成本,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

“‘五证合一’改革前,企业要办齐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保证、统计证等5本证照,需要跑工商、质监、税务、人力社保、统计等5个部门,提交五份材料,没有个把月时间办不下来;改革后,统一由工商部门向企业颁发加载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号、社会保险登记证号和统计登记证号的营业执照,不再另行颁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各地将统一开设‘五证合一综合受理窗口’,3个工作日即可拿到联办的证照。而且所有证照办理手续费全免,所需费用均由财政买单。”浙江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次推行的“五证合一”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落实,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

一直以来,浙江就把商事制度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简政放权的先手棋,着力破除各种约束企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推行之前,浙江就率先推出了多证联办、“一照多址”、“一址多照”、筹建登记等多项改革举措,有力加速了浙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步伐。随着市场准入门槛的不断降低,促使浙江群众的创业热情不断高涨,但各部门各自发证的传统登记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创业者的负担。浙江在总结基层试点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推广“五证合一”登记制度,为年底全面实现“一照一码”奠定基础。

据了解,浙江的“五证合一”是在“多证联办”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审批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发证部门的受理窗口、申报表格、材料规范、审批流程、打印发照等,达到“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告知、一份证照”的改革目的,同时降低了行政成本和社会成本,方便了企业准入,提高了登记效率。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行企业登记“五证合一”制度的通知》(浙政办发[2015]67号文件),将由工商、质监、国税、地税、人力社保、统计等部门分别办理、各自发证(照),改为申请人“一表申请”,工商部门统一收件,并与质监、国税、地税、人力社保、统计部门并联审批,统一核发加载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号(纳税人识别号)、社会保险登记证号和统计登记证号的营业执照(正副本),以“一照五码”形式实现“五证合一”。这样,申请人设立企业时只需到工商一个窗口,即可完成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的申请。

根据新政,新设企业的手续将进一步简化。申请人只需填写一张涵盖工商、质监、国税、地税、人力社保、统计相关内容的申请表。对于工商、质监、国税、地税、人力社保、统计部门要求提交的相同申请材料,申请人只需提交一份,原件由“五证合一”综合受理窗口留存,档案影像与质监、国税、地税、人力社保和统计部门共享。

新政要求各地从材料受理到发照不超过3个工作日。而之前,每一个证照办理的法定时限都是个15工作日,承诺时间也至少在3—5天以上,以此计划,平均可为每个企业节省20个工作日。

据了解,改革前核发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继续有效,企业办理变更事项、证照有效期满续办申请等情形下予以换发“五证合一”的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