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叠献血证见证一片情——记海盐“献血达人”胡学良

14.12.2014  13:04

胡学良在献血。

   浙江在线12月14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丁谨之 县委报道组 李刚 范冰洁) “前几天,我刚去秦山核电站宣传义务献血,现身说法,让他们看看经常献血的人身体有多棒!”捧着摩托车头盔,腰间别着新款微单相机,眼前这位时髦拉风的中年人,话音朗朗、目光灼灼。他就是海盐县八团村的“献血达人”胡学良,一名开吊车的建筑工人。

  坚持献血11载,无偿献血88次,其中机采血小板83次,累计献血量达6.8万毫升,这相当于13个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全身血量相加总和。床头整齐码放的30本献血证,记录了胡学良奉献爱心的时光。“今年我51岁,距献血规定的最高年龄只剩下9年时间了,所以每一次献血机会我都不想错过。”胡学良诚恳而坚定地说。

   选择雨天来献血

  “老胡,你来啦,这边准备下。”11月14日,胡学良又一次来到嘉兴市中心血站捐献成分血。工作人员一见到他,就跟他热络地拉起了家常。这是他第88次无偿献血。

  一名普通农民工为什么对无偿献血如此热情?11年前,胡学良的姑父在工地劳作时,不慎从高处摔落,内脏大出血。正当医生束手无策时,早前联系的血浆及时送到,生命垂危的亲人最终起死回生。“真没想到一袋血有这样大的用处,能把人从‘鬼门关’拉回来。”

  2003年7月5日,这个日子胡学良记忆犹新。途经嘉兴城区的中山路时,一辆停靠在广场上的流动献血车吸引了他。“当时,我一下子想起姑父的事。”在血液检查合格后,胡学良毫不犹豫地卷起了袖口。“对于我来说献血是件小事,但对病人来说,就可能起死回生。”

  参加献血的头几年,胡学良每隔半年捐献一次全血。2007年,胡学良成为成分献血志愿者中的一员(即捐献血小板)。“献全血一年只能两次,献血小板每隔半个月就行,能帮上更多人呢!”今年以来,胡学良已成功捐献成分血18次。

  血站工作人员渐渐发现,胡学良大多只在雨天出现。原来,建筑工地的塔吊工作让胡学良不得不“看天”休息,只有刮风下雨无法开工时,他才有时间来血站献血。

  “我最盼望每半个月能下次雨,这样就不会错过每个献血的机会。”风雨无阻献血的胡学良,几乎成了血站的“天气预报员”。

   “献血达人”的养生经

  午饭时,面对香气扑鼻的红烧肉,胡学良始终未曾下筷,只就着炒青菜、炖鸡蛋这些清淡小菜吃了碗白米饭。“像我这样每半个月就献血的人,不能多吃油腻食品,以防指标出现异常。”胡学良一脸严肃。

  少食荤腥油腻,是胡学良为常年献血定下的“清规戒律”,就连合家团聚的年夜饭,他也只以茶代酒。“老胡,你为了献血这个不吃、那个不碰,这是何苦?”工友们时常劝说胡学良,但他从未动摇。“献血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要是半个月不去献一次,我会一直记挂在心里。”

  每天清晨4时50分,天还没大亮,胡学良就起床出门了。1公里的晨跑是他每天的必修课。胡学良告诉记者,血站的检验十分严格。“如果献血人一周内服用过感冒药,这血就不能用了。”晨跑就是胡学良用来提高体质、保证血液质量的好办法。

  秋冬干燥,多喝点蜂蜜水;晚上睡前可以喝一杯牛奶安神;多吃蔬菜、水果,不碰烧烤、油炸食品……为献血,胡学良总结出了不少“养生经”。

   “我要献到60岁”

  2009年加入嘉兴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的胡学良,是服务队里的“元老级”人物。一有空,胡学良就跟着服务队入企业、进学校,开展无偿献血的专题宣传。

  “长期献血会不会影响身体?”“献血小板有什么具体要求?”……宣传次数多了,胡学良对这些问题早已对答如流。“我想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更多人,让更多年轻人加入献血队伍。”在胡学良看来,血库频繁告急并不是有爱心的人太少,而是因为很多人对献血知识还不了解。

  一个人的坚持比不上一群人的坚持。嘉兴无偿献血志愿者的QQ群已有222个成员。每天一早,血站工作人员就会在群公告中发布当天所需的血型。“一般我们会在QQ群中报名,互相错开时间,免得扎堆。”胡学良说。除每日预约献血外,如医院有紧急需要,胡学良宁可自己花钱找人代班,也会随叫随到。

  历经11个春夏秋冬,88次捐献填满了30本鲜红的献血证,胡学良也已年过半百。“我要献到60岁!”这是胡学良的下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