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特钢公司职工高温下坚守岗位速记

01.09.2016  14:11

  7月28日,太阳刚一出头,地上就像已着了火。头顶上一轮烈日,空中没有一片云,没有一丝风,路边的树木也都“无精打采”地立着。天气预报显示,南昌,当天气温高达38℃,实际地表温度40余℃。

  如此的高温天气在南昌已经持续了近10天,让不少市民出门都是“望而却步”。然而,在方大特钢公司生产一线,火热的生产场景依旧,员工战高温、保生产的工作热情让人动容。记者奔赴生产一线,记录下员工战高温的一幕幕场景。

  场景一:炼铁厂2#高炉出铁口

  上午9时10分,走过安全通道,记者来到炼铁厂2#高炉,正巧碰上出铁。1000余℃的铁水喷涌而出,不时有火星从中冒出,在炉前操作区的地上留下一个个印记。站在炉前工作区,空气的闷热加上铁水的热度让记者的脸部开始发胀,顷刻间便满身大汗。

  在炉前,记者看到几名穿着阻燃服的炼铁工人正拿着铁钎挥汗如雨。付俊浪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他说:“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我们除了要穿上特制的工作服外,还要戴着安全帽、防护镜、棉手套,穿着防火靴。”工人们介绍,这里的最低温度都在50℃以上,出铁时,温度至少还要上升10℃。

  “和以前相比,如今公司的现场环境、工作环境提高了不少,设备自动化程度也大大提高,尽管如此,这仍然需要我们工人经得住‘烤验’,严格按工艺要求操作,控制成分、温度以及各个细节的把握,保证铁水产量和质量。”炼铁厂高炉事业部部长刘涛如是说。

  场景二:炼钢厂转炉平台

  而此时,不远处的炼钢厂转炉罐旁,刚到炉前岗位一年的“90后”大学生刘佳浩戴上手套和炼钢镜,拿着取样枪,整个身子探到取样口前,与转炉炉门距离不过1米,整个取样过程不到10秒,刘佳浩脸上便汗如雨下。

  他用衣袖在脖子和脸上随意一擦,污渍在他清秀的脸庞留下了一道道印记,但他却笑着对记者说:“企业是一个大家庭,我也是其中的一员,虽然我是一名大学生,但我仍要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做好我的本职工作。”记者发现,新一天的工作虽然才开始,刘佳浩的工作衣已经湿透了好几回。一炉钢水要40分钟才能炼好,刘佳浩和工友们每炉间隔只能休息十几分钟,互相轮换着工作确保生产。

  炼钢厂转炉作业区环境仅室内温度就有50多℃,而炉前温度可达60℃~70℃。炼钢厂为应对连日高温,解暑药品、清凉饮品等各种防暑降温用品准备充足,以保证员工安全生产。

  场景三:轧钢厂弹扁线包装

  走下炉台,记者来到轧钢厂弹扁线生产现场,立刻感到一股闷热笼罩全身。尽管车间内与厂房外热浪袭人,但呈现在记者眼前的仍是一副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在包装区域内,只见刚轧制完成仍带着近百度余温的弹扁产品,经过百米长的冷床辊道输送到包装区域。当班员工刘传华身穿长衣长裤,带着厚厚的棉手套,顶着高温站在包装操作台上,专注地盯着在冷床上不断输送过来的弹扁。在高温生产环境下,刘传华工作不一会儿,便有成串的汗水从他的面颊滴落。

  进入休息室,摘下安全帽,刘传华一边用毛巾擦汗,一边向记者介绍,由于生产环境相对封闭,高温季节,呆在操作台上就像“蒸桑拿”。

  休息不到10分钟,刘传华再次爬上被烘烤得发烫的冷床操作台接着工作。高温还在继续,轧机仍在轰鸣,轧钢厂干部员工们正铆足干劲,不畏酷暑,全力以赴为公司生产奋力拼搏。

  场景四:焦化厂焦炉炉顶

  11时30分,火热的太阳直射在焦化厂焦炉炉顶上。

  炼焦事业部热调作业区作业长付斌,扎紧袖口、系紧领口,穿戴好劳保品和安全帽,走上了焦炉炉顶。

  担任作业长的他,每天需要按时登上炉顶测量炉内温度。进入炉顶区域,60℃的炉顶温度瞬间把付斌流出的汗蒸干,身上的劳保用品成为保护他身体的最后防线。他告诉记者,测一次温度,他要在炉顶上待40分钟。

  付斌走下了炉顶,在班组休息室内拿起一瓶盐汽水一饮而下,这已经是他今天喝的第三瓶了。休息不过10分钟,付斌便又马不停蹄来到焦炉地下室,对焦炉的交换系统设备进行巡查。当记者双脚踏进地下室的那一刻,闷热的环境让记者感受到有些窒息,但付斌告诉记者,这样的巡查他们每半个小时就要进行一次。

  天气持续高温,公司生产一线员工坚守岗位,挥汗如雨保生产,焦炉、高炉、转炉、连铸、轧机等处处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战高温,斗酷暑,认真把关,精细生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新时期钢铁工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