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经济“试验田”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26.07.2015  17:21

  彩色工艺、红色木业、金色妈祖、白色医疗、蓝色海洋、绿色农业……记者走在福建莆田土地上,一幅幅动人画卷映入眼帘。
  据了解,莆田人多地少、资源贫乏,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但特色经济发展较好,促进了当地发展。
  彩色工艺
  记者初次走进莆田,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宏大壮观的工艺美术城和琳琅满目的工艺品,油画尤其值得一提。
  莆田油画“享誉全球”,它是目前世界三大油画产业基地之一,拥有从业人员2万多,年产油画产值20亿元以上,90%出口欧美。另外,莆田现有珠宝玉石企业1000多家,从业人员12万多,资产30多亿元。其中,企业数量、产品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在全国有重要地位。
  红色木业
  “无木生财”是莆田人“求新求变、持续作为”的又一个创业传奇:远离森林,没有木材,却成为“中国木材之城”“中国木雕之城”和“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
  相传最早与木材发生关联的是当地的木匠和雕工。据了解,仙游木雕技艺传承千年,可以上溯唐宋时期,仙游木匠制作的家具也曾史上留名,那就是明清时代与“京作”“苏作”“广作”并称“四大家”的“仙作”。
  凭借这一祖传技艺,改革开放伊始,这些木匠和雕工就频频外出,先是帮人修补家具,后是驻地经营木材。到上世纪末,在全国各地从事木材生意的莆田人已达16万,形成了产值超百亿元的木材销售网络。
  随后便是莆田本土以红木家具为主的木材加工业的“异军突起”,短短几年间,“仙作”红木家具产值就占全国古典红木家具的70%,成为中国红木家具生产基地和红木集散地之一。
  几乎与红木家具同步,2004年和2006年,我国首个海运口岸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和首个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先后在秀屿成立,为莆田利用港口、吸引民资回归发展木业搭建了重要平台。
  金色妈祖
  在莆田,提起旅游业,首先联想到的是湄洲岛和妈祖娘娘:金色的沙滩,金色的文化——始于宋代的妈祖信俗经过代代传播,目前已延伸到台湾海峡两岸及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000多座宫庙,近3亿信众。
  2004年10月,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在湄洲岛成立,至今已有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海内外610多个妈祖文化机构加入协会。
  2009年9月,“妈祖信俗”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白色医疗
  在中国,可以说有民营医院的地方,就有莆医人。
  莆医人是指从事医疗投资行业的福建莆田籍人士。曾饱受争议并被贴上“游医”标签的莆医人,用自己的“坚持”在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夹缝中寻找生机。
  长期以来,“‘莆田系’民营医院”是一个连“莆田系”自己都不愿触及的话题。
  不愿触及是因为它的“野蛮生成史”:几乎每个“莆田系”创业者都是从电线杆上的小广告开始行医,完成一定资金积累,再承包公立医院的专科并进行“复制”。2002年民营医院牌照下发后,开始创办自己的医院。进入21世纪后,通过家族携手、强强联合等方式,逐渐从专科医院向综合医院发展。
  其实,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客观现实。
  不容回避是因为它的确不可小觑:目前常年在外从事医疗投资行业的莆田乡亲已超过6万,全国1.13万家民营医院中,“莆田系”占了80%,总投资约3400亿元,年产值约2500亿元,年采购总额超过1000亿元,带动从业人员150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