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有特色 文保专家"点赞"宁海古戏台保护

01.04.2018  10:04

  “宁海的古戏台非常有特色,尤其是木雕、藻井,保护得非常好,与传统戏曲结合还比较紧密,从利用的角度来看,也做得不错。”前来参加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的宁波古戏台保护利用高峰论坛的专家,昨日赶赴宁海,考察了城隍庙古戏台、岙糊糊氏宗祠古戏台、崇兴庙古戏台、下浦魏氏宗祠古戏台。

  宁海古戏台大多建于明清时期,那时,江南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民间戏曲艺术广为流传。宁海现存古戏台120多座,古戏台彩绘藻井重叠,结构完整,自成体系。

  宁海的古戏台以宗祠戏台、庙宇戏台为主,结构上包含了主台、后台、看楼及藻井等要素,比较罕见的三连贯藻井戏台有3座。2006年,崇兴庙古戏台等10座最具代表性和艺术价值的古戏台,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这10座祠庙藻井戏台建造于清康熙至民国年间,完好保存了清代至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集上乘的美学构思、雕刻、彩绘于一处,展现了宁海工匠们精湛的建筑工艺。

  专家介绍,藻井,古代多用于重要建筑上,也常见于戏台之中。在实际功用上,它起着扩音与拢音的作用,使舞台艺术更臻完美。昨天,专家考察了最精美的崇兴庙和岙糊糊氏宗祠三连贯藻井戏台。崇兴庙古戏台位于西店镇,古朴、大气,原汁原味地保存了清早中期的建筑特色,专家们考察时,戏台上正在表演越剧折子戏。清末民初时,这里的演出以昆曲为主,戏台的廊柱前有对联“一枝花开向牡丹亭沉醉东风情不断四声猿惊回蝴蝶梦浩歌明月想当然”。

  岙糊糊氏宗祠古戏台位于梅林街道岙胡村的胡氏宗祠,圆形戏台藻井呈螺旋式盘筑,16个龙头状坐斗向上重叠,恍如16条金龙在漩涡中转动,有搅海翻江之态。井壁连板上雕刻着双龙戏珠、戏剧人物、奔马、游鱼水草花纹等图案。

  下浦魏氏宗祠古戏台和城隍庙古戏台分别是二连贯藻井戏台和单藻井戏台的代表。下浦魏氏宗祠古戏台位于强蛟镇后舟、下洋两村之间。内部正中挂“可以观”木匾,内顶设八卦台阶式藻井,刻成16个龙凤坐斗。据介绍,下浦魏氏宗祠古戏台在建筑施工时,引入竞争机制,由两队工匠沿中轴线分头施工,当地称作“劈做作”,是十分罕见的施工方法。城隍庙古戏台位于跃龙街道桃源南路,此地位于宁海中心地带,以前有名的戏班子来宁海时,必要到此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