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热传“招婿节”梅家坞人怎么看?

30.10.2014  09:22

群山环抱中的梅家坞村。梅家坞人常被前来品茶的客人羡慕地称为“中国最幸福的农民”。 记者 韩丹 航拍

大概从10月28日,网上流传一则关于梅家坞的“招婿节”广告:女方23—26岁,提供梅家坞280平方米婚房,女方出200—300(万)现金再在市区购置新房一套(属夫妻共同财产),再给男方30万彩礼;要求男方26—30岁,本科以上学历,硕士尤佳。

后面还补充一句:入赘梅家坞,让你无须奋斗30年……

昨天下午两点半,我到梅家坞去。

从市区到梅家坞,要穿过灵隐、梅灵,这两条自然景观绝佳的路线,再过灵隐、法喜、中天竺等寺庙、以及一条长长的隧道,看到一个写着“梅家坞”的牌坊。但还是看不到村庄,它被迎面的青山,缭绕山间的水雾,遮住了。要再绕山脚转过一道弯,才能看到村落,以及散布村后山坡上的茶园。村落是粉墙黛瓦的两三层小楼,茶园则一垄垄整齐青翠。

我到梅家坞的老朱家里时,他跟老婆正坐在三层小楼的地下室(房屋依山坡而建,地下室相当于一楼,只是比正常楼层矮了十几厘米)门口,把中午饭桌上,没讨论好的话题,接着往下说。

这个话题,正是网上所说的梅家坞招入赘女婿的事。

老朱说,他祖祖辈辈都住梅家坞,就算有这个事,也绝对不会这么高调。

老婆说,毕竟梅家坞靠路边开茶楼的人家,这个条件还是轻轻松松开得出的,女儿大了,家长要是急得昏了头,说不定也做得出来,找人写,发网上去……

老朱50多岁,家里有个儿子,年龄也奔三十岁去了,还没找好对象,这个话题,也都是他们平时操心的。

昨天下午1点,老朱一家三口,一起吃午饭,四盘菜,切牛肉片、腊肉炖甲鱼、炒生菜、西红柿炒蛋。

老朱先挑起话题,说他早晨骑电动车,腰里别着一台小收音机,听到一个消息说,梅家坞有户人家招上门女婿……

还没等老朱说细节,在杭州城里工作的儿子摆摆筷子说,微信里早看到了,280平方米的婚房,城里人都会拿房子说事,杭州周边这样的农居房,几百平方的,不要太多。

平时言语不多、性格温和的老妈,这个话题上,也插话了,这里是梅家坞啊,你看你总是不急,趁着爸妈还有点力气,早点带孩子……

这时候,儿子不再谈论,直接把筷子放下来,推开饭碗说,不早了,他要乘Y4路(省政府到梅家坞的公交线路)上班去了。

儿子走了以后,老朱不轻不重叹了口气,想想自己二十出头结婚(80年代),三十岁时,儿子都能在茶园里,背着小篓,帮他像模像样地采茶了。

那时候,梅家坞还没开通公路,到杭州去还没这么方便(记者注,老朱现在的交通工具是电动车,从梅家坞骑到花港公园,十五分钟左右),但由于茶叶自古以来,都是好东西,家里有茶园,路通不通,梅家坞茶农的名头都叫得响,很多女孩子,也都愿意嫁到这里,这里的女孩子,也都能找到杭州的城里人。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刘兆亮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