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脑话剧:《哥本哈根》杭州上演

28.12.2014  13:09

  话剧《哥本哈根》杭州上演

  #!diantou!#(钱江晚报记者 郑琳)圣诞节前,希猫连刷两场《四世同堂》,心满意足揣着有主演签名的老舍的《四世同堂》回去了,兴奋感持续到凌晨。再刷刷别人的微信,希猫看到几乎去现场的人都晒出了那本获赠的《四世同堂》。

  希猫可是“真文青”。田沁鑫的戏,她从年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追到年尾。

  这次看戏的新收获,则是发现了“年轻的”钱诗人——马昂。

  “田导的戏,总是在大气里,略带一丝小顽皮!戏中略显蹒跚的钱默吟钱老诗人扮演者马昂,居然在谢幕时是从钱家的大门里步伐轻盈地跑出来的,这引得台下一阵惊叹和笑声!旁边有个观众感叹道:‘呀,原来他是年轻人啊!’哈哈哈,马昂,棒棒哒!”

  她毫不犹豫加了“气宇轩昂国话马昂后援团”官微。这下,2014年算是可以划上圆满的句号。

  武林路省文化馆小剧场,红星剧院,杭州剧院,杭州大剧院……希猫一整年都在这几个场子里来回转悠。每次在朋友圈晒出戏票,小伙伴们就会在下面吐槽:土豪的夜生活。

  这一年国话演出季的“烧脑剧”着实让希猫“爽到飞起”了,“从前在杭州看的都是热闹的商业剧,搞笑的,明星的,孟京辉的先锋剧和赖声川的桃花源就算是最文艺的作品。终于让我们等到了萨特名剧,等到托尼奖作品,几个小时谈哲学和科学,血淋淋的人性,太过瘾。”

  希猫还清楚地记得《死无葬身之地》演完之后,一个观众激动地拿起话筒几乎要飙泪:“总算没有白来!”

  这一年,希猫又收集了几枚喜爱的演员:

  说着京腔的杭州男人、“反差萌”的牛飘,台词量巨大、“浑身御姐气”的杨青,还有80后导演李梁……她的偶像关注列表越来越长。

  其实,这几出戏不但让观众过瘾,剧团能演如此带劲的作品,何尝不是另一种“爽”。

  国话院长周予援刚到杭州,就满怀自信地说,揣着两部经典和一部现实题材原创,来敲敲杭州的门,“对杭州这样的戏剧净土,必须演最经典的。”

  最经典的果然在这个城市形成话题,10月的微信朋友圈里,查明哲,残酷戏剧,烧脑话剧,萨特,哥本哈根都成为热门词。

  杭州演员牛飘可能是最激动的一个,在演出前的见面会上就不停地说:“真当毛好看。”北漂20年,第一次回来家乡演戏,他还邀请了60多位亲朋好友来围观。

  《哥本哈根》上演17次,3个演员从没换过。

  男主角韩童生说,“我在17年里不断感受到这样的残酷,至今对萨特依然崇敬。假如是我遇到戏中的剧情,我想我会选择……”他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60岁却要在剧中演少女的冯宪珍则说,每次演这个戏,在她心中就是一种“绞杀”。“如今,对生命的体验,对萨特的理解,对选择的理解更深刻了。”

  《哥本哈根》在北京上演的时候,总是有人反复来看,杨青记得有北京的一名牙医,前后看了30遍。为同一部剧反复走进剧场,杭州观众这样的体验从前并不多。

  “但《哥本哈根》就有这样的魅力。”杨青说,“第一遍看,好像没看明白,但又似乎被某种东西震撼到了。于是再去,试图摸清楚这种‘震撼’,循环往复……”

  这也是为什么,杨青演了200多场《哥本哈根》,她依然说,“这个剧对我来说还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