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浙江省文明出行现状发布 晚上六七点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时段

21.01.2016  09:41

蔡郦 制图

昨天晚上,“改变——2015年度浙江省文明出行现状发布会”主题晚会用翔实的数据向市民展现了过去一年中浙江人的出行现状。

根据数据显示,浙江的交通事故造成人死亡的数值连续11年下降,较大事故下降明显,市民的汽车保有量连续6年增长突破百万……晚会现场还播放了“2015年度十大典型交通案例警示榜”和“2015年度典型事例文明榜”,警示榜触目惊心,文明榜又给人传递满满正能量。

连续6年每年增汽车百万辆

治堵工作成效明显

根据浙江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通报,截至2015年,全省机动车保有量1604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1122万辆,新增汽车108万辆,增长10.7%;机动车驾驶人总量达到1793万人,其中汽车驾驶人1632万人,新增汽车驾驶人210万人,增长14.8%。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城市拥堵”和“治堵”成为了热门话题。记者了解到,2015年全省城市交通治堵范围从原有的108条治堵重点严管道路,扩展到含有重点严管道路的24个交通严管示范区块。

截至去年年底,这几个易堵路口(段)在经过有效管理和治理后,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改善,交通违法行为也明显减少,道路通行也比较顺畅。通过抽查测定,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守法率分别为99.06%、96.2%和94.6%,路段车行道违停数0.08辆/公里、人行道违停数0.23辆/公里,24个严管区共108公里机动车平均时速不低于规定限速60%、快速通道时速为限速的78.65%,达到考核目标。

另外,为严厉整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全省公安交警部门严查旅游客车、校车违法、假牌假证、毒驾、酒驾等严重违法行为。

晚5点至8点为事故高发期

与天色变暗有很大关系

2015年全省道路交通事故死亡4275人,16153人受伤,同比上年分别下降3.2%和6.5%。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18起,比去年减少3起;连续6年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全年事故死亡人数也连续11年下降。

而另一组数据则说明交通违法形势依然严峻,改变不文明陋习仍任重道远:2015年全省公安交警部门查处的交通违法总量较2014年同比增加了11.7%,查处严重影响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2000多万起,包括机动车闯红灯186万起,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100万起,无证驾驶7.6万余起,超速行驶457万起;行政拘留1.1万人次,吊销驾驶证2.6万本,降级驾驶证1.2万本;查处酒后驾驶机动车9.6万起,其中醉酒驾驶2.1万起,1.8万余人被依法判处了刑罚。

去年全省因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行为造成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数的73.6%,死亡人数占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81.6%。造成交通事故死亡的主要原因排列前五位的依次为影响安全的行为、未按规定让行、无证驾驶、超速行驶和违反交通信号。

另外,从事故发生的时间上来看,晚上6点至7点这个时间段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时间段,一共341人,占去年死亡总数的8%;其次是傍晚5点至6点,该时段死亡307人,占死亡总数的7.2%;第三位是晚上7点至8点,该时段死亡305人,占死亡总数的7.1%。总之,每天的傍晚5点开始到晚上8点的3个小时历来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这与天色由明变暗有很大关系。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记者 郑伟莹 通讯员 李玲 方帆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