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灯会,依然十里秦淮——秦淮灯会的文化传承

11.02.2017  19:10

  又是一年灯会,依然十里秦淮。今年1月23日,第31届秦淮灯会如约而至,古城南京又迎来了全国几百万名观灯游客,家家走桥,人人看灯,烟波倒影中,相逢皆为踏灯之人。

  涤荡古今的盛世灯会

  秦淮灯会起于魏晋,当时达官显贵多居秦淮两岸,常在元宵节效仿宫廷,张灯结彩。南朝梁简文帝萧纲、陈后主陈叔宝都曾以诗歌吟咏过秦淮灯影。诗得灯之兴致,灯传诗之情怀。秦淮灯会的存在,恰如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的一抹艳丽,点亮了六朝盛世、江南丰盈。

  “南朝是灯彩发展的重要时期,南朝以后的都城建康尽管几经战乱,但在总体上一直比较繁荣,成为当时江南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贺云翱告诉记者,这是我国灯彩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南朝之后,秦淮两岸每年元宵佳节灯火满市井的景象,堪称全国之冠。

  自朱元璋定鼎金陵后,秦淮灯会更是鼎盛一时。每至元宵佳节,午朝门前万盏灯叠,盛况空前。“笪桥灯市,由来已久,正月初鱼龙杂沓,有银花火树之观,然皆剪纸为之,若彩帛灯,则在评事街一带,五光十色,尤为冠绝。”《白下琐言》中寥寥几笔,描绘了秦淮灯会的盛况。胜景吸引着古往今来的王侯将相和文人雅士,陆逊、王羲之、吴敬梓等都曾于此访古。

  1937年,日寇占领南京,民生维艰,灯会习俗渐失。直至1986年,南京恢复灯会,秦淮灯会从夫子庙的一隅,发展到今日十里秦淮俱上灯。从此璀璨花灯年年映照秦淮河,花灯如潮、游人如织的景象再次重现。

  动静之间传承文脉

  每至元宵佳节,总有三四百万人从全国各地赶来南京,一览秦淮灯会胜景。在年味儿逐渐淡去的今天,为什么秦淮灯会年年办、年年兴?

  “在保留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我们每届灯会都能拿出新创意。”南京市秦淮区副区长程军告诉记者,今年灯会首次将外秦淮河也纳入灯展范围,实现十里秦淮全线布展;开通了西五华里画舫游线,游人可以在赏灯之余体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将“出口”英国伦敦设计周的创意花灯迎回国内,让游人在泰晤士河和秦淮河之间细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时代在变,但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老传统丢掉。”秦淮灯彩的国家级传承人陆有昌说,今年秦淮灯会特意在大报恩寺重现了六百年前恢宏一时的“鳌山灯”,让灯彩文化和佛文化交相辉映。“几百年后依然能看到祖宗先辈的文化遗产,这是灯会最吸引人的地方。

  “‘动’才能跟上时代步伐,‘静’则让灯彩保持中国韵味。”程军说,31年来,秦淮灯彩的文化传承没有变,南京人对灯彩的情怀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