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灌溉试验中心站:以科技创新引领我省高效节水灌溉

10.08.2016  15:34

 

【本站8月10日讯】走进位于杭州大江东现代农业综合区的省灌溉试验中心站,这里虽然面积不大,却设计布置了当前国内最先进的农业节水灌溉的试验设施,有水稻低压管道灌溉系统、果园智能微灌系统、温室大棚程序控制微灌系统、绿化区伸缩式一体化喷灌系统等。高效节水灌溉的便捷性、精准性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江东基地是集现代农业灌溉科学研究、技术示范、社会服务、公共教育为一体的省级公益性科研平台。”省灌溉试验中心站常务副站长郑世宗介绍说。“成立以来,我们累计接待了国内各级农业和水利工作者、国外专家和企业家参观者达数千人,这里已经成为我省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对外宣传和交流的重要窗口。

   

节水优先,新时期治水迫切需要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自古以来,我省都是以“江南水乡”闻名全国。根据统计数据,我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55亿m 3 ,按单位面积计算的水资源量仅次于台湾、广东、福建、海南。生活在水乡的人们一直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然而,由于我省人口密度高,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1724m 3 ,比全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还低396m 3 。加上人们的节水意识很淡薄,各种节水技术、节水措施得不到应用与实施,用水需求量急剧膨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并强调,要善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分清主次、因果关系,当前的关键环节是节水,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都要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

 

我省于2013年开始实施“五水共治”,以治水为突破口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这是新时期治水新思路在我省的先行先试,“抓节水”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据估算,如果运用今天的节水技术和方法,农业用水可以减少10%~50%,工业用水可以减少40%~90%,城市生活用水可以减少30%,丝毫不会影响经济和生活质量的水平。

 

农业是我省国民经济的用水大户,据粗略统计,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40%。俗话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发展好节水农业,能够把有限的水资源真正用在农作物关键的生长时期,因此,加强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对于贯彻落实新时期治水方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搭建平台,省级高效节水灌溉创新载体应运而生

 

高效节水灌溉是当今农业科技的前沿领域之一,是水利和农业紧密融合的科技创新重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离不开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持续研究和推广应用。

 

为加强我省典型农作物灌溉用水规律的研究,提高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水平,省灌溉试验中心站于2003年依托于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成立。

 

2005年,萧山江东农水试验基地开始建设,并配备了自动气象站、土壤含水率测定仪及灌溉自动控制系统等仪器,建立水质分析实验室、土壤物理实验室、作物水分生理实验室,基地试验设施条件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经过多年培育与建设,我省灌溉试验站网已基本形成“基地+网络”的科研试验与推广模式,以省灌溉试验中心站为核心,以平湖、余姚、金清、永康等重点站为小区试验基地,同时辐射全省近百个基层站点和示范区,切实解决了“科学研究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有效促进了我省灌溉试验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2015年1月,为深入推进“五水共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我省正式启动高效节水灌溉“四个百万工程”建设,计划至2020年完成4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任务。

 

2015年10月,为大力推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同时为高效节水灌溉“四个百万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省部共建“浙江省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工作站”在江东基地挂牌成立,这也是我国东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工作站。

 

科技先行,为实施“四个百万工程”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省灌溉试验中心站依托基地先进的科研设施和设备,针对我省农业灌区的地形特征、气候条件及农业耕作方式的特点,围绕高效节水灌溉“四个百万工程”建设和管护的关键技术问题,大力开展典型农作物的水分生理特性和需水规律研究、灌溉定额和灌溉制度研究以及新能源在高效节水灌溉中的应用研究,引进先进实用技术,全面提升我省高效节水灌溉工作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为实施“四个百万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做好“四个百万工程”顶层设计,该站技术人员深入地方开展现场调研,历时一年半,基本摸清了全省坡耕地、水稻区、农业园区、林园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实际需求,研究提出不同类型高效节水灌溉的建设标准,并核定出“十三五”时期全省分区域、分类型的建设任务与投资,绘就了全省“四个百万工程”的总体布局和建设蓝图。

 

通过近年来的试验研究,该站还获得了20余种喷微灌条件下我省典型作物的灌溉用水定额和灌溉指标,为高效节水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基础依据。研究显示,采用喷微灌技术可使蔬菜类、瓜类、水果类作物亩均增产10%~20%左右。

 

同时,针对部分坡耕地缺水缺电的问题,该站积极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开展“太阳能光伏提水喷微灌系统研究与示范”,将新能源技术与高效节水技术耦合,对关键设备研发及技术经济合理性进行验证,为缺水缺电的坡耕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提供技术支持。

 

高效节水灌溉作为现代农业灌溉的新生事物,如何科学管好、用好这些新型设备,延长使用周期,让它们充分发挥效益,是摆在政府和农户面前的一个难题。省灌溉试验中心站联合省农村水利局针对高效节水灌溉新型建管机制开展研究,结合我省实际,探索新型的投入机制、建设管理方案、建后管护创新机制,为推进“四个百万工程”项目提供了政策机制支持。

 

科技先行让高效节水灌溉喜结硕果。近年来,省灌溉试验中心站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课题研究20余项,荣获厅级以上科技奖励10项,获国家专利5项,取得了一批重要的试验研究成果。这些沉甸甸的科技成果,正是推动我省灌溉事业不断发展的第一动力!

推广技术,倾力打造现代农业精品示范区

 

建站以来,省灌溉试验中心站积极组织各方力量,以我省灌溉试验站网平台为依托,大力开展节水灌溉技术示范与推广工作。

 

通过引进美国雨鸟智能灌溉控制技术,并积极消化吸收,结合信息化远程控制技术,该站在基地建设了灌溉智能控制系统示范工程,实现了对控制区域的智能化、精准化灌溉。遂昌县三仁乡坑口村的80亩茶园应用该技术后,成功实现了灌溉的自动化,达到了节水省工、提质增效的效果,灌溉保证率从原来的40%提高到85%以上,新增茶叶生产能力约1000kg,年新增产值3.5万元。

 

2008年~2015年,该站依托地方试验站及大中型灌区累计推广水稻节水减污技术面积达到50多万亩,亩均节水30%以上,平均减排20%左右,每年可节水5000万m 3 ,相当于节省了一个中等规模的中型水库;增加粮食产量1300万kg,相当于一个中型灌区一年的粮食产量;年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1200吨(COD)。

 

在该站的引领和带动下,各重点试验站也结合地方特色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余姚试验站重点推广经济型喷微灌技术,其成果辐射到全省多个县市,目前余姚成为南方喷微灌推广面积最大的县级市;平湖试验站在当地积极推广微压素混凝土管道灌溉技术;金清试验站联合当地农业部门,积极推广水稻水肥耦合高效利用技术;永康试验站在传统节水灌溉试验推广基础上,引进更加高效的微润灌溉技术在丘陵区示范获得较好的效果。

 

2015年,我省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4.5万亩,越来越多的喷滴灌设施在田间地头算着每一滴水的使用效率。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正如星星之火,在我省大地上成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