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庐今与昔 国共曾在此密谈抗日

31.05.2015  00:48
  澄庐就隐藏在西湖边的郁郁葱葱间   1937年,周恩来和张冲在澄庐门前合影

    “伍豪”与张冲

    1936年,上海《申报》忽然刊出了一条醒目的《寻人启事》,被寻者名叫“伍豪”,启事要求他务必在5月5日去北四川路新亚饭店与落款者一晤,谓有要事相商。

    “伍豪”是周恩来的化名,刊登启事的是国民党干将张冲。

    随后,中共方面派出潘汉年与张冲见面。在抗战的大背景下,两党决定搁置争议,共同抗敌。不料,就在当年年底,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蒋介石,“西安事变”爆发了。

    在这场风暴中,周恩来积极斡旋,最终三方达成协议,蒋介石被释放,并许下了抗日的承诺。

    “西安事变”后,一个新的使命立刻又放到周恩来的面前:同国民党开始正式谈判。

    本来,在西安,蒋介石已亲口向周恩来许下了联共抗日的诺言,并邀周恩来赴宁淡判,但在张学良被扣以后,蒋介石的诺言是否可信,已使人感到怀疑。1937年1月5日和6日,毛泽东连电指出:“此时则无人能证明恩来去宁后,不为张学良第二。

    在这种局面下,1937年2月9日,国共在西安举行第—次正式会谈,中共代表是周恩来、叶剑英,张冲携带蒋介石的意见,成为国民党方面的主要代表。

    不过,这次会谈收效甚微,周恩来的意见是,西安会谈已无余地,还是需要与蒋面谈。

    就这样,杭州的澄庐别墅,作为抗战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笔,正式登场了。

  澄庐侧面

澄庐紧邻西湖

    蒋介石行宫

    澄庐位于杭州西湖边,现一公园附近。它的第一任主人,是中国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总经理盛恩颐,也就是李鸿章经济幕僚盛宣怀的四子。

    澄庐由门庭、主楼、外廊及庭院组成,主楼前面还有两幢楼,作为警卫楼和伙房之用。西侧有花园。别墅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间36间。

    除了装修考究,设计别致之外,澄庐依西湖而建,站在二楼平台往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风光旖旎,令人心驰。

    澄庐有多好,一个数字可见端倪,当时它的造价是15万银元,而北大校长蔡元培两幢中式别墅才7000元。以购买力来衡量,澄庐的造价相当于今天600万元人民币。

    北伐之后,澄庐曾归属浙江省政府,包括何应钦在内的三位省主席把它作为官邸。1927年12月,蒋介石和宋美龄“旅行结婚”,第一站就是澄庐。此后,澄庐便同上海的“爱庐”、庐山的“美庐”一起,成为了蒋介石夫妇的三大行宫。

澄庐正门

二楼大厅

     蒋周密谈

    战火迫近的时代,美丽的西湖也迎来了它的历史使命。

    1937年初,由于西安谈判无果,中共又不放心周恩来孤身前往南京,便决定,将谈判地点选在杭州。正好当时蒋介石因腰伤先往奉化溪口,再赴杭州西湖休养疗伤。

    三月下旬,周恩来乘飞机先到上海,后乘车前往杭州,潘汉年陪同。在张冲的安排下,他们下榻于澄庐别墅。此时蒋介石已在杭州静待与周的会面。

    蒋介石与周恩来结识于黄埔军校,蒋介石是校长,周恩来是政治部主任;后来在国共二次合作中,蒋介石作为主席,周恩来作为共产党高层,又成为了上下级关系。虽然终究各为其主,但国难当前,双方还是坐在西子湖畔,共商国是。

    蒋介石显得很爽快:“中共有民族意识,革命精神,是新生力量,西安事变后全国的和平运动影响很好。”但紧接着他话锋一转:“但你们要检讨过去的决定,不必谈与国民党合作,而是与我合作,永远合作,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都好商量。

    凭着多年的了解,机敏的周恩来一下就洞悉了蒋的内心,明白他的真实意图在于“领袖问题”。

    周恩来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我们拥护委员长的立场是建立在民族解放、民主自由和民生改善的共同奋斗的纲领上的,决不能容忍投降改编之诬蔑。如果委员长决心抗日,中共一定竭诚合作,而决不谋取一党之私利。

    同时周恩来又严正申明:“我们承认委员长是全国抗日领袖,并不意味着我们丧失作为一个政党的独立性,如果说抗日是合作的基础,那独立则是我们的原则。

    经过你来我往的拉锯之后,蒋介石总算在口头上答应红军保持4万余人,承诺陕甘宁为一个统一的行政区。周恩来表示制定共同纲领是双方永久合作最好的办法。蒋介石立即同意并要周恩来回延安,希望中共议出一个共同纲领。

    蒋介石还保证:“即使永久合作的办法尚未商定,我也决不再打你们。

    西安事变后,国共共经五次会谈,在第一站西安遭遇瓶颈之后,周恩来和蒋介石在杭州的会谈终于取得突破,为之后庐山和南京的谈判打下基础,也成为抗战的重要转折点。

  别墅二层

别墅里的装饰,大都一如旧貌

    风采依旧

    如今的澄庐是南山路189号,这里差不多算西湖边最热闹的一块地方了,右手边是一公园,咿咿呀呀的戏曲声整日萦绕,左手边是大华饭店,再往前走便是柳浪闻莺。川流的游客与葱郁的树木间,庄严古朴的“澄庐”二字忽然飘进你的视线。

    岁月流逝,澄庐风采依旧,不过比70年前要简约了许多,别墅的围墙已经不复存在,院落空间被修成了假山和供人通行的游步道。

    不过澄庐的主体建筑——那幢三层奶黄色的洋房——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伴随着西湖的小桥流水,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新中国成立后,澄庐曾被作为幼儿园,改革开放后,又先后作为杭州市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市司法局的办公场所。

    现在,澄庐是杭州老干部活动室,并不对外开放。得到了管理人员的许可后,我们得以进去参观。

    从楼侧面一个小铁门,我们直接通过楼梯上到了二楼。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宽阔的矩形平台,这个平台直面西湖,远处的青山、湖中的游船、脚下的湖水,杂糅在一起,令人倍感惬意。

    进到楼内部,首先是一个大厅,中间放了一张长条形的大桌子,另一头是上下楼的楼梯,依然保留这当年的汉白玉扶手。管理人员告诉我,除了家具是后来的之外,楼里的地板、木质门框、西式壁灯,雕花墙顶、彩色玻璃窗,全部一如旧貌。

    在大厅周围,分布着5个房间,其中一间当作了阅览室,另外4间加临湖的平台,作为老人活动室。每天有50位老人来此下棋。

    2000年,澄庐被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内容部分参考自《杭州政协》2004年第二期《沉默了半个多世纪的秘密——周恩来、潘汉年与蒋介石、张冲在杭州西湖的秘密谈判》)


原标题: 澄庐今与昔 国共曾在此密谈抗日 作者:记者 陈少思 王川 网络编辑:叶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