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专车在上海获得全国首张许可证

09.10.2015  12:18

  昨天,网络约租车平台“滴滴出行”发布了一条迟到的消息:滴滴出行在上海的运营公司,已于上个月拿到了“上海市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书”。这张经营资格证书,也是国内地方政府首次为互联网约租车平台颁发。换句话说,上海已经承认了“滴滴专车”的合法地位。

  上个月,杭州公布了《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全国多个城市也陆续启动了类似的改革。从国家层面到各地方政府,盛传已久的“互联网约租车管理办法”却迟迟没有出台。这一现状,也被不少专家、学者,以及舆论认为“专车管理办法缺位,出租车行业改革不能算作全面开启”。

  记者从杭州交通主管部门了解到,杭州版本的“互联网约租车办法”已在制定过程中,目前尚不能得知更多细节。同时,“滴滴出行”也开始在杭州洽谈高端出租车服务事宜。那么,上海的专车模式有什么特点呢?记者进行了归纳。

   上海模式一:私家车允许接入专车平台

  私家车从事营运,反对者一直质疑其合法性。的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明确规定私家车不得参与营运行为。

  上海交通委员会主任孙建平表示,上海从车辆的车型、司机的培训、车辆的专属保险等方面为专车制订了一套方案,使愿意接入专车平台的私家车,硬件上具备了营运的能力。“甚至可以说,这些私家车的各方面条件都比出租车要好,为什么不让它参与营运呢?白天可以是私家车,晚上可以变成专车。这样可以更大地发挥社会车辆资源的调配功能。

   上海模式二:专车价格高于出租车

  孙建平说:“此次颁发的经营资格证书,是指向滴滴旗下的专车,但不涉及快车和顺风车等业务。

  滴滴专车属高端的互联网约租车类别,比之顺风车、快车等业务,专车的车型更高档,价格也更高。

  孙建平指出,网络约租车,只代表专车。但如快车这样的低价专车,是不包含在内。他透露,专车的价格要高于出租车,但额度没有确定,仍需要再协调。

   上海模式三:将提供多元化的出行方式

  记者还了解到,滴滴已在上海筹备三处试点,将在一家医院、一个商贸区(类似综合体)、一个社区,建设“滴滴车站”。

  “滴滴车站”将用于电话预约、工作人员帮约、大屏幕快捷点击约车等约车方式。这些功能,是为了满足如老年人等不便使用手机的群体设置的。

  在发布会上,“滴滴出行”CEO程维表示,这样的模式,“滴滴出行”也将尝试在全国推广,目前正寻求各地政府的支持。

   杭州版管理办法已有明确方向

  据悉,“滴滴出行”此前已与杭州某大型出租车公司展开洽谈,双方正筹划联合推出高端出租车业务。从车辆状况到司机的素质,以及车内提供的硬件服务,都将高出现有的出租车。

  记者昨天从“滴滴”方面得知,推广该业务的同时,上海模式的许多内容,也会被拿到杭州的谈判桌上来。

  但从杭州现状来说,这些都还是未知数。因为杭州针对专车的具体管理办法尚未公布,专车的合法性、如何保障出租车市场的公平竞争、监管平台等问题,仍待一一解决。

  记者从杭州多位参与政策制定者及交通系统人士处证实,杭州的管理办法,已有几个明确方向:培育良性竞争市场;鼓励企业创新、守法开展业务;通过互联网技术,进一步解决打车难、出行难的问题。

点击查看汽车频道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