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华业高科技产业园

01.07.2015  11:20
  一口萧山普通话,采访间隙,还要问你能不能听得懂,1980年已经开始创业的华水芳,把自己大半辈子的创业故事,分成了两部分来和我们说了说。
  上半章节,水泥厂老板,当年几乎是滨江一家独大,修过钱江一桥,造过钱江三桥;下半章节,华业高科技产业园掌门人,在这里走出了聚光科技等公司,今年还要上市5家企业。
  这位生于长河、并与本地最为密切的企业家,如今习惯把自己的产业园比喻成苗圃,而在园区内的400多家企业,是其孵化和照顾的对象,就和对待小孩子一样,“企业好了,我们也会好,而对高新区(滨江)来说,既要科创企业顶天立地,也要创客企业铺天盖地。
  
   做水泥,要转型!
  上了点年纪的滨江人都知道,以前在南星桥码头对岸的位置,有一家生产“高铁”牌的水泥厂,货轮一个拐弯,可以直接开到厂区码头。
  顶峰时候,大约有300多人在这里上班。华水芳是这家水泥厂的厂长,“高铁”牌水泥拿出去,质量过硬,修过钱江一桥,造过钱江三桥、复兴大桥(钱江四桥)。
  2002年开始,复兴大桥开始建了,南面桥墩正好是水泥厂的位置,要拆了——再一个,高新区和滨江区那时候也要合并了,要搞高新技术产业,这种漫天洋灰的产业,早晚要被淘汰。
  从那个时候开始,华水芳把红红火火的水泥厂关了,在高新区(滨江)现在建业路的位置,拿了80亩地,开始做符合高新区产业导向的园区,其中包括孵化电子信息企业,甚至还有和之前水泥相左的环保企业,比如说聚光科技,就是做环境监测的。
  6月30日,华水芳给我们算了笔账,卖水泥卖了20多年,销售额不到15亿元,但园区设立到现在10年,销售额就有100多亿元,“时代在变,我们做水泥,也要转型!
  
   带着脑壳来,带着项目来!
  华业高科技产业园两栋高楼之间,最近“叮叮咚咚”在装修,大热天也不停息。
  华水芳听说最近这个创业咖啡不错,李克强总理还去过中关村的3W咖啡看过,他想,以后这个位置,就搞个创业咖啡,让年轻人来坐坐,谈谈项目,总不能老是待在办公室里头吧,另外,健身房也要搞起来,按照他的想法,“大家创业这么辛苦,生活应该轻松些。
  这么多年,园区内孵化成功的企业不少,聚光科技就是一家,华水芳还记得他们当时回国来园区时,人不多,就几十号人,一层楼都没租到,不过,走的时候,已经300多人了,还上市了。
  不过,华水芳看来,现在园区内很多项目和企业,创业者越来越年轻,也很有聚光科技的苗头,比如,三楼的万霆科技,简单讲起来就是让读建筑的学生在网上进行仿真演练,扎个板钢筋、灌个水泥都可以模拟操作,改变之前只读课本、看视频的做法——这个项目被朱敏的赛伯乐基金看好, 前两天还很大大方方投了2000万元。
  华水芳和自己的团队还成立了基金,3000万元的规模,过半都投在自己园区的项目上,并不是没有风投进来,而是很多,“自己投,是表明一个姿态,这样的话,别人风投也会很放心,你自己都不看好,让别人怎么看好啊?
  他知道创业者初期融资很难,其实就是借钱嘛——马云23年前,抵押了全部家当,都没贷到3万元——所以,华水芳又把杭州银行请来了,专门给园区的企业或者项目发放贷款,必要时候,还给他们担保——什么?还有困难?项目实在好的话,那只能租金减免了,或者暂时借点钱给你,你慢慢发展。
  用华水芳的话来说,“你只要带着脑壳来,带着项目来,就可以了”——不过,这种不是没有回报,今年,大概园区里有5家企业,要上市了——他们以前都把聚光科技当榜样,现在也快成聚光科技了。
  
  “要像树上的苹果,看得见,还要摘得到!
  生于长河,发迹于滨江,华水芳30多年的创业史,横跨两个产业,从卖水泥到资本运作,很不容易!
  不过对高新区(滨江),既熟悉,又感谢,用他的话来说,换作在其他地方,一家水泥厂腾笼换鸟想做资本运作,怎么可能?你自己想做,外部环境也不允许! 哪有这么多产业要你去投钱的。
  因此,对高新区(滨江)10多年的产业引导政策,华水芳一条一条,记得比谁还灵清,从最早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了,到之后的“二次创业”,现在的“三次创业”,以及上周出台的“黄金12条”,“这些政策,最能代表政府的态度和引导的方向,不过,也要像树上的苹果一样,看得见,还要摘得到!
  在很多创业大会场合,华水芳都会被要求发言,但他都会谈到一个观点,“创业成功外部要创造专业和巧力两个条件,专业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巧力就是政府要发挥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力量,四两拨千斤支持大众创业。
  高新区(滨江)现在有着8000多家科创型企业,能不能出阿里巴巴、出马云不知道,不过,这应该是创业最好的时代吧,“和当初我们水泥厂时比比,真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本站编辑 赵恬恬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