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区全力构建创新型养老服务格局

10.03.2018  15:31

滨江区民政局局长 赵祖峰

截至2017年底,高新区(滨江)(以下简称滨江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32700多人,占总户籍人口的13.47%,80岁以上老年人4425人。在如今加速老龄化的社会里,滨江区的老龄化程度并没有明显显现。但是,滨江区民政局局长赵祖峰却认为,滨江是典型的人口流入型城区,未来输入性老龄人口也将出现高速增长期,作为城市的建设者,政府应该为老龄化的到来做好部署。

滨江区是国家级高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精心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而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赵祖峰说。

强化顶层设计 构建“一主三辅多基点”养老服务格局

2017年底,浦沿街道联庄社区整村拆迁工作的开始,滨江区最后一个城中村将挥手告别历史。随着滨江区的“农转居”工作的基本完成,滨江区第一批的老年人口正式形成。而在此之前,滨江区已提前为老龄人口的到来做好了布局规划。

为了努力创建幸福生活的科技新城典范,滨江区提出“把养老事业作为新一轮招引人才的最重要抓手率先谋划率先布局,推动人才工作再创新优势”,布局了以阳光家园为标杆、三街道养老机构为辅助、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为基点的“一主三辅多基点”格局,并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滨江区从区级阳光家园示范改善、3街道敬老院兜底保障、社区居家服务中心三个层级入手,强化顶层设计,推进养老服务制度建设,形成了独具滨江特色的养老服务布局。

高起点规划养老配套。制定了《杭州市高新区(滨江)养老设施专项规划》,对养老机构、街道级综合照料中心(托老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进行研究,合理布局规划。建成社区照料中心和微型养老院二合一机构2 处。

多维度完善养老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加大机构建设,全区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全覆盖,大力推进公建民营社会化服务,推动医养结合发展。高标准优化政策环境。区、街道、社区三级专人负责,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养老服务网络。

一主做优,三辅做强,基点做实,遵循政府搭台、社会运作、市场推进的思路,积极推进养老机构公建民营。”赵祖峰介绍。

转变政府职能 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

随着养老制度和观念的不断更新,养老产业正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公建民营是当今养老事业上的一个探索。

对养老机构实行“公建民营”的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政府出资建设,引入民营机构管理运营。对民营机构来说,不仅大大减少了前期的运营成本,能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服务提升上;对政府来说,原先机构养老中缺位的专业化服务,也能通过引进专业机构来弥补。

2015年10月投入运营的杭州元墅西兴老人公寓,是由西兴街道与杭州元墅养老公司合作经营的,总体运营模式为公建民营。

该公寓保持政府办院的公益性与政府购买服务老人的服务价格,同时增加专业医疗护理服务和中医生活护理照料,每层楼都有护士和医生24小时值班,是杭州市首家四星级公建民营养老机构。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见习记者 冯双 摄影记者 蔡东鸣 通讯员 杨帆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