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之滨探创新:浙江自贸区的“国际油港梦”

29.11.2018  08:53

  中新社舟山11月28日电题:东海之滨探创新:浙江自贸区的“国际油港梦”

  作者 胡哲斐

  “得益于‘不同商品编码保税燃料油混兑’政策,舟山地区每吨保税燃料油的价格预计将下降10多元(人民币,下同)。”中石化浙江舟山石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曦说,今后企业的混兑油品不仅可满足船舶加油需求,价格合适的话还可以复运出口,提升市场竞争力。

  浙江舟山,东海之滨。因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浙江自贸区)的建设及政策、机制创新,不仅让以吴曦所在企业为代表的众多油企感受着改革红利,更在这片土地上埋下了“国际油港梦”的种子。

  2017年4月1日,浙江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其核心任务是“推动油品全产业链投资便利化和贸易自由化”。

  浙江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夏文忠介绍,“油品全产业链”即构建油品储运、加工、交易、补给、配套服务“五位一体”的全产业链。其中,保税燃油加注业务是重要切入口。

  为加快发展保税燃油加注业务,浙江自贸区承接中央下放权限,先后向7家企业颁发保税油经营资质,打破了几十年来的市场垄断,并首创开展了不同商品编码保税燃料油混兑、保税油加注一船多供、跨关区跨港区直供等举措,力争建设东北亚保税燃油加注中心。

  以跨地区直供为例,海关部门允许供油企业不经过中转,直接为舟山以外地区的国际航行船舶供应保税燃料油,包括宁波、南京、上海,以及杭州海关关区内的嘉兴、温州、台州等。

  中石化浙江舟山石油有限公司最先在舟山开展上述业务。去年该公司保税燃油供应量达83.3万吨,其中跨上海及江苏地区的保税燃油直供量已达45.6万吨,约占公司长三角地区供油总量的70%。

  “实现跨地区直供后,我们不用再到受油地海关办理入库、出库报关流程,手续简便,油料损耗降低,仓储成本和物流成本双双下降。”该公司保税油业务部总经理助理张霁说。

  一系列创新举措落地,令浙江自贸区的保税燃油供应业务呈现出喜人态势。今年1-10月保税燃料油直供量达294.45万吨,同比增长118%。舟山已跃居中国第一大供油港、华东地区保税燃料油加注中心。

  除供油模式创新,以“最多跑一次”为代表的体制机制创新,亦为浙江自贸区油品全产业链的打造“保驾护航”。其中,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面提升口岸通关效率,是浙江自贸区所在的舟山口岸的创举。

  “以前,一艘国际航船进港加油,要分别跑海关、海事、边检、检验检疫4家口岸单位。”舟山市口岸管理办公室主任助理王晓春说,3月开始,通过建设“单一窗口”,一份船舶单据可同时报送4家口岸单位,船舶进出境可无纸化通关。

  目前,舟山口岸船舶进出境申报全流程的21个申报环节、1113项数据压缩为一次申报、371项数据,并通过“单一窗口”系统实现各口岸单位的数据共享,实现了每艘次平均申报时间从16小时压缩至2小时以内,大大节省了国际航船进出港时间。

  改革创新成效显见,“放大器”效应也在迅速扩大。今年1-10月浙江自贸区实现油品贸易额1800亿元;目前,浙江自贸区已形成59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首创23项,中国国务院发布的自贸区第四批改革试点经验中,“浙江经验”占6项;10月,第二届世界油商大会在舟山召开,共签约项目25个,协议涉及总金额1656亿元……

  “围绕油品全产业链建设,浙江自贸区正着力建设国际油品交易中心、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国际油品储运基地、国际石化基地和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即‘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夏文忠说。

  根据规划,到2020年,浙江自贸区力争实现油品贸易总额突破3000亿元,油品交易规模达到3.5万亿元;保税燃料油供应量达到700万吨/年;形成4000万吨油品存储能力;4000万吨/年原油炼化能力,油品贸易跨境人民币年结算量达750亿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浙江正谋划推进“自贸试验区2.0版”。

  浙江省长袁家军今年作该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5年,浙江将积极推进浙江自贸区建设,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出台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政策,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切实精简负面清单,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形成可复制的制度创新经验。

  东方风来满眼春,扬帆弄潮正当时。东海之滨,浙江自贸区119.95平方公里的域内,一个“国际油港梦”的轮廓正逐渐明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