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江南清丽地”再展新容颜

11.08.2018  00:21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这是元代大诗人戴表元在游历浙江湖州后写下的诗句。湖州市具有典雅的江南水乡风貌,自然景观以山水清远见长;地处杭嘉湖平原的地理优势,又让湖州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美誉。

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湖州市结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全要素综合整治。自启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以来,该市先后实施181个整治项目,逐步构建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聚、空间高效集约的国土空间利用新格局,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前不久,记者接连走访了湖州市的几个村,见证了土地综合整治给当地的村庄环境、产业发展和村民生活带来的改变。

古城村里茶飘香

盛夏时节的安吉县递铺街道古城村,连绵的茶山焕发着勃勃生机,修道路、建民宿、治河道,一幅振兴发展的图景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我们村的发展正是因为抓住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这个契机。”据村党总支书记张康钱介绍,自土地整治工程启动以来,该村在2个安置小区共安置农户430户,占全村总人口的一半以上。零星耕地的归整,废弃土地的复垦,不仅腾退出大量空间用于农业种植,还推动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有了土地,该村引进了杭州伟东实业有限公司入驻古城片区,流转全村1000多亩土地从事果蔬种植。“蔬菜主要供应杭州高校,产业基地成熟后将通过‘企业+农户’的方式,带动村民种植果蔬。”张康钱说。

  为了保障长远发展,古城村认真开展了村庄规划,将村子整体规划为“一轴两核五区”:一轴为十里文化长廊,两核为宋茗茶博园和古城遗址公园,五区为香榧文化村区、晏子书院区、宜佳蔬坊区、香榧白茶园区和彩色白茶园区。从功能布局看,该村被分成茶文化核心区、古城文化展示区、生态农业区、绿色人居区等。“古城未来的发展脉络非常清晰。”张康钱说,目前全村白茶种植面积已扩增到1.2万亩,茶园里还套种香榧3000多亩,建成4家标准化茶厂,标准茶园建设也初显成效。

  近几年,古城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都超过了500万元,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近3万元。下一步,该村打算立足山林和农田资源,将古城村打造成全省的产业融合发展样板。

养殖场变洋气了

欢迎大家来到我的养殖场,体验撒网捕鱼。”在德清县钟管镇沈家墩村,特种水产养殖户沈春荣热情地招呼着游客。自今年起,沈家墩村把沈春荣养殖场、下渚湖龟鳖厂等8家农业企业串联在一起,打造了总长3公里的农耕观光体验路线。“这里不再是土里土气的养殖场,而是旅游景点了。”与沈春荣一样受益的,还有村里的其他农业大户。

  沈家墩村有近300户村民,由于土地细碎分散,无法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土地租金偏低。鉴于此,该村启动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将村庄零星耕地归整,集中实施复垦。通过土地综合整治腾退土地3000亩,该村成功吸引了大型企业合作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如今,村集体经济收入比实施土地整治前增加200余万元,还解决了当地百余名劳动力就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村庄土地利用集聚了,配套基础设施也得跟上。2016年,沈家墩村启动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投入2600多万元建设了文化礼堂、电影院、党建广场、休闲公园等,目前均已投入使用。如今,走在沈家墩村,平坦宽阔的村道两旁花团锦簇,一条长长的健身步道蜿蜒在绿树丛中,一幢幢白墙灰瓦的二层洋房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到今年为止,12个村民小组中有11个完成集中居住,村民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居住条件。”村党支部书记房春华说:“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加强规划指引,将沈家墩村建成集观光、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乐土之源、田园社区’。


自家打工更轻松

在莫干山镇勤劳村田园综合体“云草林”里,村民郎永火割完草后回到家中吃饭。“打工的地方就在家门口,太惬意了。”老郎很是满足。据勤劳村党支部书记黄立忠介绍,“云草林”田园综合体项目占地面积约200亩,集赏花、采摘、观光于一体,员工全部为村里的农户。

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村民,对农活自然不陌生,再加上有了专家们的技术指导,反而感觉比外出打工更轻松。老郎掰着手指算了一下:“每天在地里干几小时农活,一年下来能拿到四五万元收入。

  据了解,勤劳村下一步打算将400余户村民房前屋后的自留地用起来,有意向的村民都可以到合作社免费领取种子种在自家地里,待到来年收获时再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另外,村里还打算利用荒废的竹林,发展林下经济,带动全村致富。

  去年村里又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邀请浙江名苑专家设计并建造了落差280余米的惊险潭瀑布,配合村里的黄回山古道,打造乡村旅游景点。黄立忠表示,现在村里正在规划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沿溪骑行步道、精品酒店等,努力将勤劳村打造成3A级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