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构建绿色智慧水运示范现代化美丽经济走廊

01.08.2017  03:23

近年来,首个大型共享智能岸电的建成启用,首艘双电动力货船的研发试航,首个船舶进出港智慧监管平台的开发运用……湖州港航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行业发展向绿色、智慧、可持续转型,构建绿色智慧水运体系,打造美丽航区+,走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一、“三废”上岸,舳舻千里碧波上


为强化源头监控,推进“五水共治”,开展“三不一推”船舶防污,早在2014年,湖州开始试点船舶生活污水接收上岸处理,在矿山码头专门设置船舶废油、废水、废渣“三废”处理系统,全航区推广安装船舶生活污水贮存柜。同时在航区运输船配备船用垃圾桶,在航区码头、水上服务区、锚泊区设置船舶垃圾回收点,建立垃圾上岸联动保障机制,由当地乡镇街道、城建、环卫等政府部门负责转运清理码头垃圾。目前,湖州航区船舶生活垃圾储存容器配备率达100%,辖区码头垃圾箱收集点全覆盖。

去年10月,湖州港航率先尝试政府购买服务,建成集油污泄漏处置和油污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收集于一体的多功能船舶,长湖申线杨家庄船舶油污水接收处置点建设运行,实行季度考核,至今累计接收处理船舶油污水达242吨。下阶段,湖州将编制实施《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水域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组织建立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合监管制度,形成交通港航、环境保护、城建等部门对船舶污染物的联合监管。


二、以电代油,绿色航运帆竞发


今年2月,市港航局、国网湖州供电公司和国网浙江浙电节能服务有限公司联合签订启动了“绿色交通港口岸电工程”战略合作,湖州航区开启了“以电代油”绿色航运新模式。5月底,长湖申线湖州城东水上“最美服务区”建成,长三角内河首个大型共享智能岸电项目投运,14个岸电桩可供26艘船舶同时充电,满足船户停泊期间的生活用电需求。目前,全市5个水上服务区70套岸电桩全部建成,7月底投入营运。另外,全省首个港口岸电规划——《湖州市“十三五”内河港口岸电建设规划》已经出炉,到2020年湖州航区计划建成岸电桩362个,基本实现岸电全覆盖。

与此同时,由湖州港航管理局、上海瑞华集团、武汉理工大学等联合研发的全国首艘双电动力货船即将投入运行,实现了内河船舶航行“无污染、零排放、低噪音”,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双电动力内河集装箱标准船型研究也已启动。无论是岸电的普及,还是双电动力货船的研发,大大减少了油污和碳排放,节省运输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据测算,仅5个水上服务区岸电工程全年就可减少燃油消耗约520吨,减排硫氧化物25吨、氮氧化物14.7吨、颗粒污染物4.8吨,减少烟气总量624万立方米,并消除发动机的噪音污染。


三、数据引擎,智者乐水“慧眼”行


去年8月13日,两艘运输船在京杭运河上发生碰撞,其中一艘沉没,另一艘逃逸。由于夜间视野不佳,也无目击者,寻找肇事船犹如海底捞针。传统的手段无法确切地找出肇事船。得益于湖州实现AIS系统的全覆盖,借助该系统精确掌握事发时段经过事故区域的船舶信息,并迅速锁定肇事逃逸船舶。

除AIS系统外,湖州在全国内河率先开发船舶进出港智慧监管平台,建成9个船舶自动核查点,实现船舶不停航监管。湖州还启动了全国首个内河网状渠化电子航道图建设,目前已绘制完成干线航道300公里。包括AIS系统、电子航道图等在内的船联网船舶动态监管系统,将港口码头、航道设施、电子航道图等空间地理信息数据综合,建立起一套可视化、主动化、多元化的水上交通动态监测平台,真正实现“慧眼”监管。

下阶段,湖州将以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运业务的融合为核心,建成集航运、港口物流、船舶交易、临港产业、行业管理和政策服务等为一体的港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广船联网船舶电子船名牌的应用,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共享,提升智慧水运发展水平。(湖州市交通运输局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