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扎根沃土把湖州小戏唱到北京

06.10.2016  20:34

  尹金荣生活在南浔区练市镇农村,耳闻目睹了近几年来农村发生的新鲜故事。农民亲帮亲、邻帮邻的新风尚,尤其是农村新女性不拘传统,思想解放的新观念、新生活,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多年的积累使他很快拿起了笔,经过反复思考、酝酿、构思,写出了近百部小戏、小品,越剧剧本《瓜园会》就是其中一部叫得响的小戏。《瓜园会》讲的是,在一个夜晚,农村青年农民阿君为帮助昔日恋人如今是寡妇的彩凤,在第二天就要摘瓜上市的情况下,偷偷来到自家瓜地,将自家的两种瓜摘下放到相邻的彩凤的瓜地里。没想到这时,彩凤来守瓜地了,而阿君妻子阿银也来瓜地找阿君,想商量资助彩凤一笔钱帮助她致富的事,阿君怕被发现,躲进瓜篓里,由此发生了一出让人好笑又感慨的故事。

  剧本送到省文化厅后,被专家公认为是一部好剧本。也使尹金荣的创作生涯发生了质的改变。《瓜园会》这个节目从编剧到排练演出,用了不到1年时间。谁曾想到,这部从全国全省35个小戏剧中选出来的剧目,是浙江省此次参加晋京汇演的唯一的节目,而剧作者却是个土生土长的仅有初中文化的镇文化干事,一位质朴的草根编剧尹金荣。

  从那开始,尹金荣的小戏、小品创作一发不可收,他创作的《争猪记》、《摘豆记》、《婆媳情》等小戏先后参加吴兴县、嘉兴地区的文艺调演。 1987年,他为长兴县越剧编写的八场古装越剧《状元恨》,在湖州市第二届戏剧节演出时,受到观众好评,并荣获创作二等奖。他每年都要创作小戏、小品5、6个,大多被搬上舞台。 2014年,他的新编越剧现代小戏《规矩》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获金奖。更增添了他的创作热情。

  尹金荣的作品,无论是小戏、小品,还是小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简练,质朴,有一股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乡土味。读他的作品如品味农家自酿的米酒,看似浑浊,甚至还有“绿蚁”漂浮,然醇香扑鼻,甘冽浓烈,耐人寻味。有别于时下流行或曾一度风行的一些故弄玄虚、无病呻吟、耸人听闻、实在空洞无物的炒作文章。尹金荣则不然,他常年在农村生活,除了镇广播站值班外,他还有自己的承包田地要耕种。他与当地农民同甘共苦,感情一脉相承。因此,他写起农民来自然得心应手。他作品的主人公也都是清一色的农民,甚至还有了自己的影子。写自己熟悉的农村生活,塑自己熟悉的农民形象,这是他自始至终的追求目标,几十年坚持不懈,一直没有改变过。

  尹金荣写的戏农民爱看,写的小说农民爱读,就是因为他用农民的语言,说农民心里想说的话,表达农民的喜怒哀乐。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农民的代言人,用文学的形式代言,用艺术的形式代言。他编写的故事简单明了,流畅自然,就像发生在我们自己身边的事情。他说明的道理浅显明白,通俗易懂,一般农民乐意接受,他塑造的人物有血有肉,不人为拔高,不故意夸大,但针对时弊,鞭挞丑恶现象。2000年全国农村题材小戏曲会演的《瓜园会》就是他精心创作的这类作品,能在杭州、北京汇演获得成功,与尹金荣扎实的生活基础有很大关系,也得益于他本身就是个农民,得益于他对农村、对农民生活的熟悉和关注,做了一个有心人。如果他对农村生活淡漠,就不会有对生活的细致体察、思考和积累。如果他内心浮躁一点,离开他熟悉的人和环境,去写陌生的人和事,说不定写出来的作品,就没有生活气息,不会像现在这样深受农民们的喜爱。

  也由于他扎根这片水乡的沃土,并选择了文学、文艺创作这个表现形式,选择了写自己熟悉的农民、农村生活,才使他真正成为了一名乡土作家。由于他不求闻达的创作心态,成就了一位从田野沃土中走来的农民的作家梦。尹金荣不无感慨地说,我要感谢生活,感谢农村,感谢农民,给了我创作的源泉,使我的生活才这么丰富多彩,有了一点成就。他表示将继续努力,在文艺创作的道路上无怨无悔地走下去,争取写出更多的小戏、小品,来回报社会,回报养育过他的这片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