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出台《关于大力推进“生态+”行动的实施意见》 分享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25.11.2015  10:46

  为更好地发挥湖州市生态优势,进一步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打造“生态+”先行地,形成经济发展新增长点,推动全市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发展质量迈向中高端,近日,湖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大力推进“生态+”行动的实施意见》,目标到2020年基本形成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共进的格局。《意见》指出,“生态+”是将生态与经济紧密结合,在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产出的同时,运用生态理念改造产业环境,通过推进生态经济化与经济生态化,实现经济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湖州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诞生地。十年来,湖州市坚定不移践行这一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共进,走出了一条“生态+”发展之路。
  《意见》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不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良性循环、相互促进;坚持融合创新,推动“生态+”向经济发展各领域加速渗透,最大程度汇聚各类创新力量,促进绿色生产要素跨界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成为绿色发展的新动力、新支柱;坚持政府引导,将“生态+”理念融入政策制定实施各方面和全过程,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向市场提供有利于“生态+”发展的政策环境和要素保障;坚持众筹众创,顺应“生态+”发展的开放性特征,尊重广大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各类人才绿色创业,培养引进跨界融合的领军型人才,引导各类主体成为推动“生态+”发展的主力军。
  《意见》明确,大力推进“生态+”行动共分“生态+”空间布局、“生态+”现代农业、“生态+”信息经济、“生态+”高端装备、“生态+”健康产业、“生态+”休闲旅游、“生态+”传统产业、“生态+”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区、“生态+”清洁能源、“生态+”特色文化、“生态+”科技人才12个方面重点行动。目标到2020年,经济发展进一步提质增效,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健康产业和休闲旅游等四大重点产业培育成为千亿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9%,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新增经营管理人才6.7万人,吸引国家、省“千人计划”人才100人和“南太湖精英计划”人才500人来湖创新创业,研发投入(R&D)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左右;资源利用更加高效,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农作物秸秆、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2%、98%以上,单位经济产出的能耗、水耗和地耗显著下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生态文化品牌进一步打响。长三角“健康谷”、绿色农产品基地和国际乡村度假示范区基本形成,一批融生态、文化、产业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展现风貌。(湖州市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