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南湖区“退低进高”促小微企业转型升级

19.01.2016  17:17

            2015年以来,嘉兴市南湖区深入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方面重点突出“退低”与“进高”两个关键环节,通过完善政策引导和依法治理机制,致力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和“腾笼换鸟”工作。至年底共腾退低效用地项目45个,涉及土地面积856.9亩,“退低进高”已成为南湖区支持小微企业规范升级工作的有效抓手。
            一、完善政策引导,健全“退低”机制。一是宣传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意义,做好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的解读工作,分析当前区域发展重点,增强企业主动淘汰意识,争取企业对淘汰工作的理解支持。二是健全考核、通报、督查等工作制度,对重点改造项目做好跟踪、协调服务,及时掌握项目进展,了解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进项目“退低”进展。三是对已经实施淘汰、技改的企业,支持企业积极争取上级落后产能淘汰补偿资金和兑现区现有补偿政策,利用企业要素资源,通过综合应用财政补助、税收优惠、土地开发置换、资金融通等政策,统筹解决淘汰落后产能的资产补偿和人员安置等问题。
            二、盘活闲置资源,“进高”优化产业结构。南湖区坚持一手抓“退低”,腾退低效用地,一手抓引进一批高端项目。位于余新镇的明哲轴承厂,其厂房占地面积达85.1亩,南湖区通过“进高”机制,在该地块引进了浙江顶上集成吊顶有限公司、嘉兴市海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和嘉兴威信电气有限公司等3家高新技术企业,使得地块得到了充分利用,有效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了产业层次,亩均效益远远超出了原来的轴承厂。通过在腾出的发展空间上着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南湖区的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了后劲。
              三、探索综合评价体系,科学推进“退低进高”。南湖区以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环境信用等级评价等评价指标,对企业制定相应的差别化管理政策进行分类管理,通过采取不同程度的综合行政强制措施,以及出台《南湖区工业用地绩效调查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管理措施,倒逼企业关停并转或提升转型。差别化政策建立起落后企业淘汰退出常态化机制,增强了转型升级驱动力。在这种压力之下,小铸造、小化工等行业整治成为“退低进高”工作的着力点,今年南湖区在前几年化工企业整治的基础上再掀整治风暴,集中关停5家企业,加快了落后低效产能的退出步伐。而一批低效企业也纷纷加大技改投入,寻求转型升级,如嘉兴市永泰五金塑料有限责任公司通过“零增地”技改,增加了新的生产线,加大低效企业的升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