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久的关爱 温暖的脚印——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成立20周年剪影

04.01.2015  13:02

基金会揭碑仪式现场 

原市政协主席虞荣仁在儿童福利院看望孩子。 

时任杭州市委副书记沈跃跃(右二)和企业单位领导在儿童福利院。 

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名誉理事长王金财和参加理事会的代表合影。 

汽车东站小商品市场总经理陈生根将一批生活用品送到儿福院。 

原杭州大厦、百大集团领导董安海、周德新在儿童福利院。 

华日集团党委副书记孙敏华看望孤儿。 

浙江康莱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大鹏(中)和他认养的百名孤儿在游览西湖。

时任浙江医科大学校长郑树与华日集团董事长陈励君(右一)在浙医二院了解手术方案。 

时任解放军117医院骨科主任俞锦清(右)和护士长在术后与患儿交谈。 

时任基金会秘书长厉玲(左)在儿童医院手术室。 

深受孩子们欢迎的“快乐传递·圆梦夏日”夏令营活动 

19名受助大学生打算利用课余时间专门成立一个慈善小分队,用自己的力量回报社会。 

基金会副秘书长张亦彤(左一)前往大学生孙勇家送助学金。 

富有爱心的邵逸夫医院胸外科主任郦志军 

当年丽国、丽称术后在医院合影。 

郦医生在美国和丽国相遇。 

丽称和她的女儿。 

现在丁豪像正常人一样,每天开车上下班。 

1993年,杭报下午版记者楼时伟在采访丁豪。 

 1994年,丁豪被杭州大学哲学系录取。 

2004年丁豪和河北姑娘杨新杰喜结良缘。 

如今的市残联就业服务处信息管理科科长。 

2004年6月,哥哥在医院看望妹妹雯雯。 

宋国梁专程去杭报大众热线送上10000元。 

雯雯在白象工作后,继续参加成人高考被通过,老宋鼓励她:好好读,我给你报学费。 

   爱心如潮 凝聚成碑
  ——杭州市孤儿基金会成立
  援孤行动开展后,各界人士和企业踊跃参与,捐款金额不断上升,最后达到了70多万元,参与捐款的一些企业领导提出,慈善事业是一项长期的事业,要把对孤儿的爱留住,建立一个常设机构,用好用活这笔基金。
  1994年1月8日,杭州市孤儿基金会成立。当年6月1日,孤儿基金会揭碑仪式在涌金门儿童公园举行,首任执行会长华日电冰箱厂厂长陈励君(左)为杭州市孤儿基金会揭碑。揭碑仪式由基金会秘书长、杭州大厦购物中心总经理厉玲主持,副会长郁友来首先发言,参加揭碑仪式的还有基金会会长董伟平、常务理事来洪云等。(注:2006年更名为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
  爱心的迸发也许只需要一秒钟,但对孤儿长久的关爱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0年前,从小在杭州儿童福利院长大的丁豪那句“我要上学”的呼声让无数人潸然泪下,一场声势浩大的援孤爱心活动由此拉开了大幕。随后,国内首家孤儿基金会——杭州市孤儿基金会在众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的呼唤下应运而生,这一走,就是二十年。
  二十载春华秋实、风风雨雨,有人走,有人来,有人慢慢变老,有人渐渐长大。时间的流逝不仅没有消磨基金会当初的激情,反而如春雨般滋润着孤儿们干涸的心灵:从医疗大行动、到对散居孤儿的援助,从物质的帮扶,到对身心健康的关爱,再到对孤儿大学生的资助,基金会就是一个温暖的家,为孩子们撑起了一把伞,擎起了一片天。
  20年后的今天,孤儿基金会又将走向新的里程。孩子们的每个诉求、每个愿望、每个困难都将是基金会的工作重心,希望我们的爱一如既往,如涓涓细流,温暖每个孩子的心。
  谨向20年来,关心支持援助孤儿活动的社会各界热心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致意!

   事务再忙 慰问不忘
  ——基金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
  20年来,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年春节和六一儿童节,各理事单位的领导们工作再忙,都会抽时间去看望慰问福利院的孩子们和散居孤儿,为他们送去衣服、奶粉、尿不湿等生活用品及慰问金,20年来从未间断。

   医疗救助大行动
  ——百名孤残儿童得康复
  1995年5月26日,杭州市孤儿基金会向全社会推出了助残儿康复计划,浙医一院、浙医二院、邵逸夫医院、市一医院、解放军117医院、市整形医院、省儿童医院等7家杭城大医院的有关专家加入了此次活动。
  15名孤残儿童有幸成为医疗大行动首批救治儿童。康复行动历时两个月,各大医院认真制定治疗方案,争先恐后为孤儿实施手术。
  江苗修复了唇腭裂;患有小儿麻痹的江季手术后甩开了拐杖可以走路;王宋南也摆脱了心的折磨……先后有百余名身患心脏病、唇腭裂、肢体畸形、小儿麻痹等症的孤残儿童得到了有效救治,不少孩子摆脱病痛折磨,基本得到康复。

   传递快乐的夏令营
  ——品牌项目深受欢迎
  从2010年起,关爱孤儿基金会每年夏天都会组织“快乐传递·圆梦夏日”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至2014年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有150名散居孤儿参加。夏令营活动已成为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的品牌项目。
  夏令营活动除了组织孩子游览西湖、参观博物馆、动物园、看电影等活动,关爱孤儿基金会还专门安排心理老师为孩子们上课做游戏。
  2013年起,夏令营还新增一个项目,即为营员们进行一次体检,针对散居孤儿人群体重不足、营养不良的普遍问题,基金会已进行专题探讨研究。

   19名孤儿圆了大学梦
  ——每人每年得基金会助学金5000元
  从2012年开始,基金会工作人员在走基层调研中了解到,目前散居孤儿的日常生活在政策的保障下,基本没有问题,但年满18周岁的学生最大的困难还是学费支出,不少人因难以承担高昂的学费,只好选择放弃高考。
  为了帮助这些孤儿学子圆大学梦,基金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资助政策,自2012年起,对杭州市、二区五县市范围内考上大学的孤儿,经过资格审核后,可以得到基金会每年5000元的助学款,这是基金会在帮扶孤儿工作中的又一新举措,目的就是让孤儿学子们放下包袱、发奋读书,成为一名对国家有用的人才。目前已有19名大学生受益。

   他修复了无数颗受伤的心
  邵逸夫医院胸外科主任郦志军在援助孤儿医疗大行动中,先后成功地为来自全省各地福利院46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孤儿完成了矫正术,修复了无数颗受伤的心,改写了这些孩子的命运。
  4岁的丽国当年患有双腔右心室合并室缺,病情十分严重,经郦志军治疗康复后,一名美国牙科医生收养了他。
  另一位女孩丽称,当年也因患有心脏方面的疾病被遗弃,经郦医生手术后,恢复得很好,现在已结婚生子。

   20年后再访丁豪
  20年前,有个叫丁豪的孤儿,因为一句“叔叔,我想读书”,牵动了杭城众多热心善良的人士,因为他,才有了后来社会上掀起的“援孤大行动”。
  20年过去了,丁豪还好吗?
  1978年,三岁的丁豪,由于诊断出小儿麻痹症被父母遗弃。同年10月9日,他被送进了杭州市儿童福利院。
  1993年7月,丁豪高中毕业参加高考。他的成绩上了浙江省高考录取线的自费线。但是因为儿童福利院交不起学费,丁豪没能走入大学。
  1993年11月1日,杭州日报下午版记者楼时伟在创刊号上以《叔叔,我要读书》为题,报道了丁豪渴望读书的心愿,并向社会呼吁:大家都来为孤儿献爱心。一场声势浩大的“援助孤儿大行动”由此启动。
  1994年7月,丁豪再次参加高考,被杭州大学(现为浙江大学)哲学系下设的社会工作管理专业录取。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个由福利院培养的本科大学生。
  毕业后,丁豪分配至杭州市残联残疾人就业中心,事业编制。2002年,在媒体的帮助下,丁豪还顺利地找到了父母亲。
  两年后,丁豪与河北姑娘杨新杰喜结良缘。现在儿子已10岁,上小学四年级。2010年开始,国家放宽了残疾人驾驶许可条件,允许双下肢残缺者驾驶专用小型自动挡汽车,丁豪的车通过加装辅助装置,现在他像正常人一样,可以开车上下班,开车带着老婆孩子出去游玩,开车去温州与家人团聚。
  当年所学,丁豪打下了现在事业的基础。2010年,在杭州市残联领导的支持下,他组织开发了杭州市助残服务直通车平台项目。该项目通过现代的通信科技,利用语音、短信、网站等途径服务残疾人,大大地方便了残疾人。
  援孤大行动改变的不仅是丁豪一个人的命运,它也改变了当时在儿童福利院里其他孤儿的命运。他们有的重新回到了学校,有的被家庭收养,现在都有已工作结婚生子,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一诺千金 十年不渝
  2004年6月12日凌晨,建德发生一起家庭悲剧,11岁的龙凤胎妹妹赵雯被大火烧伤,面积达70%,生命垂危。杭州日报向社会发出了救救双胞胎兄妹的报道,浙江白象电器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国梁看了报道后,专程送来10000元捐款,为及时救治赵雯助了一臂之力。
  从此,整整十年,白象公司一直牵挂着赵雯兄妹的命运。
  十年来,每逢六一节和春节,宋国梁总是带着慰问金去建德看望兄妹俩,这十年送去了家具、送去了衣服,还送去了笔记本电脑。
  2013年,赵雯职高毕业,因大火毁容,就业成了问题,白象公司又向她敞开了大门。
  一诺千金,十年不渝。浙江白象电器成套设备公司是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理事单位,他们对这份关爱的坚持,不仅仅是尽一份企业的责任,更多的是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帮扶孤儿圆一个未来的梦。

   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大事记
  1.1993年11月1日,由杭州日报下午版牵头发起援孤大行动,7800多名爱心人士参与捐款活动;浙江华日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西子联合控股、百大集团、杭州大厦、杭州水泥集团、东站小商品市场、浙江康恩贝、杭州日报等知名企业和单位参与捐款,总数额达729953.52元。
  2.1994年1月8日,杭州市孤儿基金会成立(2006年更名为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
  3.1995年5月,组织康复大行动。浙一、浙二、市一、省儿保、邵逸夫医院、市口腔医院、市整形医院等七家医院,派出60名医疗专家和护士,为第一批15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等病症的孤残儿童进行手术。据不完全统计,有百名孤残儿童在此次医疗大行动中得到救治。
  4.1999年开展“杭州市十佳孤儿园丁”评选活动。
  5.2002年在吴山广场举行“关爱大地的孩子”六一援孤特别活动,同时举办基金会成立八周年成果展。表彰了茅威涛、李大鹏、黄亚洲、楼时伟四位杭州市“爱心大使”。
  6.2004年录制基金会成立十周年电视访谈节目,7月3日在杭州电视台播出。
  7.2005年“六一”前夕在吴山广场举行“做慈善事圆孤儿梦”大型募捐义演活动,由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合唱团、杭州爱乐天使合唱团参加义演。收到捐款216521.70元,为杭州市儿童福利院购置了语言矫正等康复器材。
  8.自2006年起,资助重点转向城乡散居孤儿。目前共资助本市及两区五县市110名散居孤儿,每人每年2000元慰问金。
  9.2007年,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理十九家理事单位筹款20万元,为杭州市儿童福利院新院址上建 “爱心墙”。
  10.2008年印发基金会成立十五周年纪念画册,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50000元。
  11.2010年起连续举办五届“梦圆夏日·快乐传递”夏令营活动。萧山、富阳、余杭、临安、建德、淳安、桐庐及本市的150名散居孤儿参加了夏令营。
  12.2010年开始,基金会建立制度,工作人员开展走访散居孤儿家庭,促膝谈心的活动,及时提供各类帮助。
  13.2012年起基金会推出“关怀励志关爱助学”项目,规定杭州市两区五县(市)考上大学的孤儿每人每学年资助5000元,目前,已资助19名孤儿大学生。
  14.2012年创办《关爱》杂志。
  15.2013年起分期分批为杭州市及两区五县(市)散居孤儿安排体检。
  16.至2014年底,20年间杭州市关爱孤儿基金会共向本市及两区五县(市)儿福院、社会散居孤儿捐款捐物463万元。其中资助的物品大到锅炉电器、康复医疗器械,小到衣服鞋袜及图书。(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