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非遗手工艺系列展在宁波拉开帷幕

10.06.2017  11:32

  昨天下午,“温·故”非遗手工艺系列展在宁波市文化馆117艺术中心拉开帷幕,首展《江南情事》“讲述”的是西湖绸伞和王星记扇子的故事,首展将持续到6月22日。

  西湖绸伞撑开一把伞,收拢一节竹

  昨天下午记者走进117艺术中心,犹如走进了诗意江南的画卷之中,灯光下一朵朵盛开的伞花让人惊艳。刷花“三潭印月”绸伞、彩绘“金陵十二钗”绸伞、双面绣四季绸伞等把江南古典文化意蕴与中国传统手工艺术交织呈现。除了展示多个品种的成伞,现场还展示了制伞的工具和原材料:20多件手工制作工具和来自德清、安吉等地的淡竹竹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湖绸伞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宋志明现场介绍了西湖绸伞的历史和特点。他说,1932年,第一把西湖绸伞研制成功。1978年,他初中毕业后师从西湖绸伞的创始人之一竹振斐。2008年,西湖绸伞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西湖绸伞最大的特色是:撑开一把伞,收拢一节竹。制伞的竹子是产自德清、安吉等地的淡竹,这种竹子的竹节长度约为30厘米,直径约5厘米,在冬季伐取淡竹后,截取其中最好的四五节竹子为原料制作西湖绸伞,一节淡竹竹筒制成一把完整的伞骨。其他地方也有用竹子为材料做伞的,但是大多把伞面糊在伞骨外,而西湖绸伞的伞面丝绸是夹在篾青和篾黄之间的,这使伞的抗风性能更好,而且把伞收拢后看上去就是一节竹子。

  西湖绸伞最初的定位是高档工艺伞,较高的制作成本阻碍了它步入寻常百姓家。目前,宋志明和他的团队正在努力研发普通人消费得起的、又具有一定遮阳挡雨等实用功能的西湖绸伞。

  王星记扇子曾是梅兰芳舞台用扇

  诞生于1875年的王星记扇子已经成为了一项极具生命力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当年一个家族传承的扇子作坊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国有控股企业。

  在117艺术中心的二楼展出了王星记不同品种的扇子,有团扇、乌木扇、檀香扇、白纸扇和黑纸扇,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黑纸扇。扇子中有“杭黑苏白”之说,“杭黑”就是指王星记的黑纸扇。京剧大师梅兰芳在《贵妃醉酒》中用的黑纸牡丹泥金扇,就是王星记生产的,京剧名角马连良、越剧皇后袁雪芬都曾在王星记定制过黑纸扇。

  杭州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陆乐介绍说,王星记是全国唯一的制扇综合性企业,企业拥有多位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和杭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一些美术学院和旅游学院的学生都喜欢到王星记实习。在去年杭州的G20峰会上,有关部门向王星记定制了3万多把扇子,作为礼物送给国内外嘉宾,而《最忆是杭州》晚会上用的也都是王星记扇子。此外,王星记还与国际大牌迪奥进行过跨界联营合作,让古扇步入了时尚圈,让每一把扇子讲述一个优雅的中国故事。

  在昨天的展览现场,在王星记工作了30多年的拉花师傅戴炎龙还现场展示了檀香扇制作中的拉花工艺,他以细钢丝自制锯齿,在事先打好孔眼的扇篾上拉镂出各种小眼,这些小眼最后组合成了精美的图案。拉花是制扇中最重要的传统工艺之一,其操作难度被概括为“奇、险、巧”。

  “温·故”非遗手工艺系列展是宁波市文化馆和宁波市非遗传承中心继去年“匠·无界”非遗大师展后推出的又一个系列非遗展。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内,“温·故”系列展还将推出瓷器、竹编、丝绸、漆艺等一系列非遗手工艺品。

  记者了解到,展览期间还有各种体验、互动环节。6月11日,国家级非遗泸州油纸伞的第七代传承人余万伦将来甬教大家一起制作油纸伞。市民可以通过各种线上渠道预约参与,近距离体验非遗文化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