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落实 见真章】温州:重投入强保障 构建农村饮水安全新格局

27.09.2018  20:22

 

温州:重投入 强保障 构建农村饮水安全新格局

 

【本站9月27日讯】温州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将其作为保障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多次列入“年度民生实事”项目。2003年以来,该市累计投入资金20.4亿元,建成农村水厂(工程)2661处,受益人口301.54万人,实现了从“吃水难”到行政村供水全覆盖,再到饮水初步提升改造的两个跨越。2018年,温州市出台《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以“全面达标提标”为目标的农村饮水3.0版本。截至目前,已完成巩固提升23.42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具体做法如下:

 

力度再加大,构建安全饮水“新格局

 

一是强化覆盖,全面达标提标。计划在三年内再投入21.09亿元,完成1002个山区农村饮用水工程标准化提质改造,完成483个平原农村城镇供水管网延伸,受益人口140.6万人,确保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以上,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二是加大投入,减轻农村负担。加大农村饮用水工程资金投入力度,建立边远山区、欠发达地区补助机制。特别是今年市级财政突破市县财政分灶吃饭的体制限制,安排了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饮用水改造提升,并规定进村管网工程建设资金全部由地方财政、水务集团(公司)共同承担,村里不再自筹,有效破解农村筹资难题,打通管网入户“最后一米”。三是统筹发展,建立水价机制。积极推行城乡供水管理一体化,由县、乡镇两级责任主体采用委托管理或服务采购等方式,开展集中统一的专业化管理,提高农村饮水安全管护水平。大力推进阶梯水价政策,逐步提高水费收缴率。计划到2020年,行政村专业化管理率达到100%,行政村水费收缴率达到90%以上。

 

基建再加码,打好改造提升“组合拳

 

一是加快“平原片”城镇供水管网延伸。对已经具备城市供水管网延伸条件的农村饮水工程,加快实施管网延伸且入户到位,实现“同网同质”,有效解决全市平原地区大部分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二是推进“山区片”单村饮水工程提升。新建一批水源工程、引水工程,为工程性、季节性缺水的高山地区提供稳定水源,提升供水保证率。提升一批水处理设备,对不符合标准的老旧管网进行改造,消除“跑、冒、滴、漏”和管网二次污染等现象,确保饮水达标提质。如泰顺县统筹水利资金、特扶资金等共8100万元,新建8个集中式供水水源工程,为98个行政村提供稳定水源,受益人口8.5万人。三是加大对小型饮水工程的整合力度。淘汰整合一批“低小散差”工程,兴建联村并网集中供水工程,构建“多村一厂”的大水厂布局,对区域内的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形成多水源互补的环状供水管网,提升供水效率。如瑞安市新建成日供水能力4.5万吨的陶山镇第二水厂,为周边10万农村百姓提供优质供水。

 

保障再升级,织牢健康饮水“安全网

 

一是强化水质保障。推进县级农村水质检测中心建设,加大资金投入,配强检测力量,对农村饮用水工程供水进行定期检测并建立水质监测档案。如永嘉县投入300万元建成水质检测中心,每年保障90万元检测经费,定期开展水质监测,有效提升了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二是推行市场化管理。为破解部分农村饮水工程无管护机构、无专业技术人员、无管理资金的“三无管理”问题,我市大力推进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工作,出台了系列文件,明确了购买服务主体、市场准入条件、服务购买方式等内容,并在鹿城、瓯海、瑞安等5个县(市、区)开展农村饮水设施物业化管理试点,培育形成了规范有序的物业化管理服务市场。如瓯海区成立国有物业化管理公司,负责该区98个农村饮用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维修养护资金100万元/年,经费纳入区财政专项经费预算。三是试点农村智慧供水。以“供水成网、管理成网、信息成网”为目标,在单村供水站配备安防监控、压力监测、水质检测等自动化设施,由区域管理中心专岗监控、专业处置,实现单村水厂远程集中控制、统一管理,有效节约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目前已在永嘉、平阳、苍南等多地开展试点。

 

下一步,温州市将紧紧围绕全省农民饮用水达标提标专项行动方案部署,建立健全“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机制,全力实现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转变,为乡村振兴、健康温州提供强有力的饮水安全保障。

 

长兴县农饮水达标提标再加速
【本站9月28日讯】长兴县在省水利厅统一部署农饮水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