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文化惠民百姓乐 文化建设展新颜

19.02.2016  12:10

  “十二五”以来,温州洞头区按照加快文化洞头建设的要求,立足洞头海洋文化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省级体育强县”这一中心,实施文体“十项工程”建设,推动了海岛文化事业的发展。

  洞头渔民画:

  雅拙率真 巧妙奇特

  

活动现场画渔民画。

  在洞头,活跃着这么一群热衷于渔民画创作的群体,他们吸收了大海的精华和气魄,以渔业生产、渔民生活、渔家风情为题材,辛勤画作,成果累累。让我们走进洞头渔民画,一起来了解这群渔村画家。

  温州洞头区文化馆是洞头渔民画的培训基地之一,每周三,这群海岛渔村画家都会在此相约,交流作画经验,鉴赏、学习渔民画。“我就把这张画放在桌子上,有空就去画,没有空就做家务。人比较快乐,有空就画,没有闲的时候。” 渔民画家吴秀云说。据了解,82岁的吴秀云是这群渔民画作者中年纪最大的,2006年才开始学画的她,几个月攻一幅,十年画了十多幅渔民画。

  许爱花是洞头渔民画作者中的获奖“大户”,2009年,她所在的上新社区建渔民画培训基地,她带头报了名,学着学着入了迷。2014年,在杭州举办的“青山绿水中国梦”全国农民画展上,洞头揽下两金一银三优秀的战绩,许爱花的《渔乡双丰收》就在获奖行列。渔民画家许爱花对着墙上装裱精致,高高挂起的画作畅谈:“这幅画表达的是我们海岛人民辛勤的劳动。走路的时候这边看看,那边瞧瞧,有的时候灵感就出来了。一幅画画好的时候心情很好的。

  温州洞头从2002年才开始发展渔民画,创作群体大多是没受过正规美术院校教育的渔村群众,可洞头渔民画却是业界的一匹黑马,10多年间,渔家子女创作了800多幅作品,举办过6次大型画展,先后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奖牌25枚。

  那些看似随意涂鸦的渔民画,在区文化馆美术辅导干部苏怀义看来,色彩有时相当主观,比如海水是蓝绿色的,它可以画成红色。这种色彩画出来既能体现喜庆的气氛,而且专家也很喜欢。同时他认为洞头渔民画的特色就是色彩很鲜艳、强烈,造型很夸张。并对洞头渔民画技法、归类都大加赞赏。

  如今,洞头渔民画的作者队伍仍在壮大,从船头的渔小伙到织网的渔大嫂,从耄耋老人到天真孩童,都能创作出饱含奇思妙想的画作,渔民画已经成为百岛文化的名片之一。而带着海腥味的洞头渔民画,也必将带动海岛渔家乐旅游和特色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文化礼堂:

  海岛人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洞头深入挖掘海岛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将文化礼堂的场馆建设和我区民俗、海洋、非遗等文化紧密融合,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活动,逐步推动农村文化阵地向综合精神家园“华丽转身”。

  2016新年伊始,北岙街道打水鞍文化礼堂里,“春泥学堂”正在上2016年的第一节课,志愿者老师们正手把手教孩子们用废弃材料进行手工制作。打水鞍社区支部书记梁亦传告诉记者,打水鞍文化礼堂主要是以善为精神内涵,传承善文化,弘扬新风尚,自文化礼堂成立以后,文化礼堂开展的项目比较多,一年里面大的(活动)有20几次,小的每周末都会开展一次活动,春泥课堂只是其中一项子活动。

  自2013年起,洞头在全省统一建设标准的基础上,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不同方式,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探索出了文化礼堂双主题馆模式。如北岙街道打水鞍文化礼堂以“”文化为主题,灵昆街道灵昆文化礼堂集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于一体,大门镇浪谭社区建成了生态文化特色主题公园,东屏街道东港文化礼堂着力建设民俗文化主题馆,元觉文化礼堂成立“”文化主题馆,霓屿街道下郎文化礼堂建成了黄氏宗祠主题馆,鹿西文化礼堂打造“”文化主题馆,全区文化礼堂基本形成了“一堂一主题”的文化布局。25家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文化礼堂,渐渐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打水鞍社区村民苏友萍感慨道,“以前有时间的时候还会打麻将,现在文化礼堂建起来,打麻将的时间都没有了。跳广场舞啦、练太极拳啦、唱村歌啦……都在这文化礼堂。

  传播现代文明、展示村庄文化,传承先贤精神、学习身边楷模,普及实用知识、促进邻里和睦、丰富文体生活……文化礼堂正悄然改变着群众的生活,逐步成为村民的文化公园、生活乐园、精神家园。